巢湖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赴巢湖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08 11:4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顾连杰   阅读 5.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巢湖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赴巢湖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基层就业情况,推动更多青年学生扎根基层、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巢湖学院“星火燎原基层路,青春耕织振兴图”乡村振兴实践团14位成员在指导老师方钱和丁贝贝的带领下于7月4日赴安徽省巢湖市烔炀镇开展实践调研。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梁章浩 供图  出发前,指导老师给团队成员召开了工作布置会,强调了活动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对活动进行了规划和具体分工部署。

图为实践团成员召开工作布置会。梁章浩 供图

首先,实践团成员与镇政府基层就业大学生代表展开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座谈交流。数位扎根基层的青年从业者结合自身经历,生动讲述了从校园到基层岗位的角色转变、工作中的挑战与成长,以及在乡村振兴一线积累的宝贵经验。他们以“过来人”的视角,围绕职业选择、基层适应、能力储备等方面,向实践团成员倾囊相授,既有对行业前景的理性分析,也有扎根乡土的真挚感悟。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实践团成员们或凝神聆听,或认真记录,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基层是最好的课堂,老百姓的笑脸就是最珍贵的成绩单”这句话的深层含义,以及深切感受到基层岗位的价值厚度。会后,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这场与基层“引路人”的面对面交流,胜过千言万语的就业指导教材。一位成员笔记中写道“前辈们用亲身经历为我们点亮了职业方向的灯塔,他们身上扎根基层的坚守与创新突破的智慧,正是新时代青年该有的奋斗模样。”。短暂的座谈不仅搭建起校地衔接的桥梁,更让“把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信念在学子心中悄然扎根。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大学生基层就业人员进行深入的交流。梁章浩 供图

座谈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兵分两路深入集镇街巷,走进个体经营户门店与居民院落,在烟火气息中捕捉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便民超市里店主一边扫码收银一边感慨:“现在办营业执照全程网上申请,镇里的年轻干部还上门指导操作,比以前跑断腿的日子强太多咯!”“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是贴在墙上的广告语,是基层就业工作的现实写照。在街角的裁缝铺里,返乡创业的90后店主翻开手机里的办事记录:“去年申请创业补贴,从提交材料到资金到账只用了三天,经办的选调生小姑娘全程帮着对接。”他的缝纫机旁堆着为村集体合作社加工的工装布料,“现在政策好、服务好,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回来搞建设,你看咱这老街都开起了快递站和直播工作室。”马路边的大爷指着墙上张贴的“便民服务联系卡”高兴地说:“有啥事打个电话,网格员随叫随到,帮我们办社保、缴医保,比亲人还贴心。”谈及基层工作者的付出,正在择菜的大婶接过话茬:“年轻人白天跑田坎、晚上爬楼梯,把政策变成了咱听得懂的家常话。现在村里修路、搞直播都缺文化人,我要是有孩子上大学,一定让他回来扎根!”走访中,“态度好、效率高”“办实事、接地气”成为居民评价基层工作者的高频词。这些扎根于田间地头、服务于家长里短的年轻身影,正用“白加黑”“5+2”的工作节奏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一位经营民宿的返乡青年在留言本上写道:“基层不是远方,而是梦想开花的地方。”实践团成员在调研笔记中记录:当政策温度转化为民生质感,当青春力量融入乡村肌理,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正通过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基层实践徐徐铺展。

图为实践团成员调研当地村民对大学生基层就业工作的认识和了解情况。梁章浩 供图

调研工作结束后,团队迅速召开复盘小结会议。会上,成员们围坐一起,结合当日调研资料,逐环节梳理调研流程中的亮点与待优化之处。大家对照预设调研提纲,细致核查数据采集的完整性,深入分析记录中隐藏的深层需求,系统归纳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现状与问题。讨论环节中,团队成员充分发挥跨专业优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成员聚焦基层就业岗位与专业技能匹配度问题,结合机械行业技术特点,提出高校专业课程与基层技术岗位需求的对接方案;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成员从基层就业中机电设备应用与维护的实际场景出发,剖析大学生在基层从事相关工作时面临的技术瓶颈与适应难题;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成员针对基层制造业领域对材料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探讨如何引导该专业大学生认识基层岗位的发展潜力;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成员则结合数据分析模型,对大学生基层就业的薪资水平、晋升空间、留存率等关键指标进行量化分析,为评估基层就业吸引力提供数据支撑。每个人都立足专业视角贡献独特见解,思想碰撞间逐渐明晰后续调研报告的框架脉络与核心论点。这场高效务实的复盘会,不仅及时沉淀了调研成果,更凝聚了团队智慧,为下一步形成兼具数据支撑与实践指导价值的高质量报告夯实了基础,也为推动大学生更精准地投身基层、助力基层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图为团队成员实践归来复盘总结。梁章浩 供图

此次实践调研通过“一线走访+深度座谈+复盘总结”的立体模式,成效显著。让团队成员看到了基层大学生的真实工作状态,深切感受他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基层发展动能的奋斗历程,触摸到基层人才成长的鲜活脉动。这种沉浸式调研不仅深化了团队对“大学生基层就业不是简单的人才输送,而是城乡资源双向流动纽带”的认知,更通过复盘总结环节的专业碰撞,将零散的观察升华为系统的思考。最终形成的实践经验与对策建议,既为高校优化基层就业引导机制提供了现实参照,也为破解基层人才留存难题、激励更多大学生扎根基层建功立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扎实的实践依据与创新思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顾连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