埙音传古韵,匠心续新篇

发布时间:2024-05-16 06:47   来源:大学生云报重庆   阅读 933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综合资讯

大学生云报重庆5月16日讯(通讯员 徐旻艺 申晓珊)为了让青年大学生近距离接触和了解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新一代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2024年4月26日,重庆红岩埙乐文化艺术团携手重庆医科大学竹蜻蜓支教团队,倾力打造“埙音传古韵,匠心续新篇”非遗文化进高校公益讲座主题活动,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书香桂苑一站式社区为重医学子们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古乐表演。

埙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作为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埙与钟、磬具有同等地位。古人说:“正五声,调六律,刚柔必中,轻夺迷失,将金石以同恭,启笙竿于而启批极”,埙于古代八音之中独占土音。古人吹埙,其声浊而喧喧然,悲而幽幽然,它曾在古代的祭祀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埙乐与大部分传统古乐器已渐渐消逝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赓续非遗文化血脉,需要几代人共同承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而正有这样一支队伍——重庆红岩埙乐文化艺术团,他们手握承载万年记忆的埙,始终坚守在公益宣传的第一线,用行动诠释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尊重,用埙音唤醒更多人心中的非遗传承意识以及文化认知。

(图为重庆红岩埙乐文化艺术团老师们正在进行埙乐表演 杨灵希 摄)

悠扬古朴的埙音穿越喧嚣市井,引领莘莘学子步入时间的长河。重庆医科大学是埙乐团公益宣传进高校的第一站,也是非遗传承的新起点。

“江岸蒹葭翩朔风,南飞群雁度苍穹”,鸿雁迁徙从不会“偏航”,无论何时都能够坚持初心,一如艺术团老师们数年如一日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一曲鸣声悠扬,旋律婉转的《鸿雁》诉说着非遗的故事,此后情转直下,《春暮花落雨》呈现一片烟雨迷蒙的世界。埙音声声营造出深婉优美的意境,花瓣四散飘零,暮春时节的无奈与感伤涌上心头,情思也被无限拉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古琴曲《阳关三叠》在吴世友老师细致入微的表现下,生动展现出阳关外,古道边,离愁别绪总相连,思念缱绻长绵延的场景,引人共鸣。

(图为吴世友老师正在进行古琴表演 王梦琦 摄)

而《映山红》的演奏成功将现场的气氛点燃,歌声将听众带回那个烽火连绵的年代,带回那些摸索前进道路、期盼黎明到来的日子里。经典永流传,革命精神永不朽,映山红如霞似火,妆点祖国青山之巍峨,老师们以埙乐独特的演绎方式,奏响岁月之华章。映山红的余韵未尽,埙文化全国传播大使董国际老师便以埙独奏一曲《赛马》,万马奔腾的壮阔景象便跃然眼前,气势磅礴,震撼众人。时近尾声,半个月亮悄然升起,仍有袅袅余音回响,一曲《半个月亮爬起来》让人仿佛置身于宁静的夜空下,在感受着月光的温柔与美好的同时结束今日的展演。

习总书记曾殷切寄语青年大学生:“当代青年人要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未来在青年人身上,青年人有了这样的自觉和自信,和社会各界一起来推动民乐的发展,那民乐的未来就有希望。”当代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重庆医科大学竹蜻蜓支教团队将非遗传承融入血脉,将这份坚守赓续绵延,他们捧起那枚承载着千百年期待的古老乐器,走进那片时间的边缘,在乐声中逐渐认识它,在触摸间一点一点感受它,与非遗传承人一起,让这枚来自大地的乐器在新时代的朝阳中焕发新的活力,让历经沧桑的埙音再次回荡在时代的舞台上。

此次非遗文化进高校活动的成功举办,无疑为非遗文化的普及推广开启了新的篇章,也为我市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一抹亮色。同时,重庆医科大学竹蜻蜓支教团队也将携这份匠心古韵一同抵达其支教地点——云阳锦屏,与孩子们产生血脉的共鸣,在那片美丽的土地上播撒希望的种子,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一代的活力与能量。在未来,我们也期待能有更多的人领略到非遗文化风采,浸润中华文化养分,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汲取继往开来的澎湃力量,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图为竹蜻蜓支教团队与红岩埙乐文化艺术团老师合影 樊宇翔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旭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