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情谊纯真而美好
但校园暴力却黑暗又丑恶
无数花儿在欺凌中陨落
悲伤留给你我
今天,跟随小特一起来了解
如何将花儿扶起
保护"少年的你我"!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既包括直接欺凌也包括间接欺凌。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中,将校园欺凌行为定义为“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的伤害行为”。
二、校园欺凌的主要类型
1.身体欺凌
这是最容易辨识的一种欺凌,是指肢体上的暴力,比如拳打脚踢、扇耳光、撕扯衣物等。除此之外,强夺财物、故意损毁他人物品也属于身体欺凌。
2.语言欺凌
语言欺凌指用言语对他人进行嘲笑、谩骂、起侮辱性绰号、诋毁等行为。语言欺凌是伤害孩子的一把锐利的“软刀子”,这种暴力比起外表的伤痕来说更为严重和可怕,也更不容易被察觉。
3.社交欺凌
指故意离间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如散播谣言、暴露他人隐私、损毁他人形象、孤立排挤他人等。
4.网络欺凌
指利用互联网侵犯被欺凌者的隐私、损害人格或名誉。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欺凌也越来越普遍。网络欺凌不仅会对孩子的精神造成伤害,而且因为网络的互联互通特性,使得欺凌事件的影响力比校园欺凌更大,对被欺凌的孩子影响也更深。
三、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
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
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
恶意排斥、恐吓、威胁、逼迫、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
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
四、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预防“校园欺凌”,应做到“三不”,即:不做受害者、不做欺凌者、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1
不做受害者
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
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
2
不做欺凌者
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3
不做附和者和冷眼旁观者
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
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五、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办
①要保持镇定,表现出反抗意识。
校园里,会持续遭遇暴力的学生往往是那些第一次遭遇暴力时,不够镇定又不敢反抗的学生。但如果你表现得很镇定,并作出愤怒和反抗的反应,这是足以让施暴者感到恐惧、麻烦和沮丧的,觉得“不好惹”。
暴力行为并非是单纯的武力较量,更是一场心理层面的较量。施暴者经常会试探受害者的底线。当他发现你能承受他一个巴掌时,下次就会想用脚踢你。所以,你首先不能让施暴者认为,他可以肆无忌惮、心安理得地对你施暴。
②尽可能拖延时间,争取机会求救。
有关研究表明,97%的校园默凌都没有被看见,因为校园暴力发生的地点通常很隐蔽。对此,你可以尽量和施暴者周旋,但这不意味着没有人经过时你要忍气吞声,你要大声呼救和进行身体上的反抗,或者制造些异常的举动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若一直没人经过,而你的呼叫、反抗一直无效,尽量保护好自己身上的重要部位不受伤害,并努力寻找脱身机会。如果施暴者带着式器、帮凶,能逃跑就尽量逃跑,尽量不与对方发生冲突,在不威胁自身的情况下要尽可能留好相关证据。
③事后要告诉父母和学校,不要隐瞒。
许多受害者没有及时、大胆地向父母、老师、同学寻求支持和帮助,是因为他们有顾虑。他们害怕被同龄人嘲笑,也害怕施暴者打击报复。而施暴者正希望你能如此“配合”地保守秘密,这样他们就能继续对你施暴。
受害者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把事情真相告诉父母、老师、同学以及反校园暴力相关机构。如果不敢说,就带上父母一起去说。
今天你揭露施暴者,明天就能中止暴力行为,让暴力事件减少发生,同时也保护了大多数同学的尊严和安全。所以,揭露暴行是勇敢者的作为,值得倡导、称赞。
六、预防校园欺凌口诀
讲文明,懂礼貌,校规校纪要记牢。
不打架,不骂人,不说脏话不造谣。
与人为善大道宽,盛气凌人朋友少。
以强凌弱不可取,团结友爱最重要。
玩笑打闹别过火,小磕小碰别发飙。
情绪过激事端起,理性沟通矛盾消。
有益活动勤参与,良师益友多结交。
懂法守法能自律,身心健康乐逍遥。
"我的优点、缺点、特点,
都不该成为你的笑点"
拒绝校园欺凌
让花朵灿烂盛开!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