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7月1日,东南大学梦想支教团正式启航,从金陵城经过三天两晚的舟车劳顿来到新疆石河子一五零团中小学,继续书写一个未完待续的动人故事,和小朋友们一起共赴一段难忘的旅程,在这片荒漠上共同学习知识,获得成长,共同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在来到石河子之前,我选择先去新疆其他地方去看看,更加深入的了解这片土地。身在新疆,坐在车上看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从漫山的绿树青草到遍野的牛羊马群,从雄伟的丹霞地貌到巍巍屹立的雪山,新疆的美景彷佛是所有城市人心灵的救赎,拥有着治愈人心的力量。在新疆的旅途中,我一遍又一遍的反思我准备的教案,拼命的按照预想的方式去备课。我搜集了网上所有最先进的授课方式,调试各种高端设备,反复修改上课的稿子与预计进行的时间。
我在旅馆,在喀纳斯蓝色神秘的湖边,在伊犁漫天流转的星河下,在魔鬼城瑰丽梦幻的日落里,看着完善多次的PPT陷入良久的沉默,在这片变化多端的人间净土,我突然感觉到,我那些理论,那些技法,毫无意义。唯有最纯实的艺术,才能点染无尽的山水,我该如何用颜料和画笔,用最原始的色彩为孩子们铺陈出这片神圣的土地,真正让他们感受到这片仙境的动人;该如何让他们的想象力自由驰骋,创造出不可思议和神秘的境界。
所以,我把我原来准备教授的高楼大厦,交通机械,江南水乡全都换掉了,我只想带这他们画出赛里木湖的玻璃般透明的,彷佛哈萨克族少女眼眸一样轻盈自得的美;带着他们画出克拉玛依火烧云的翻卷奔涌与灿烂辉煌。无数人来支教都会说,希望让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摆脱地域上的限制,但我不想,因为我知道,理解的越多就越痛苦,知道的越多就越撕裂。我只想告诉孩子们,你们的家乡很美,这片土地赋予你们,也赋予我们,能与痛苦相对称的清澈,与绝望相抗衡的坚韧,你们既不用因为这里的落后而自卑,也不用因为外面的世界而焦虑,成长总是这样,比起知道灯红酒绿的喧嚣,更需要来自内心的稳定与力量。
我带着准备好的教具和ppt去上课,课程的效果好的远远超乎我的想象。从我进到班里,周围就围绕着许多孩子叽叽喳喳,他们看到了我准备的画,发出真诚的赞叹,并且已经开始跃跃欲试的准备上美术课。我把理论部分讲的尽量浅显易懂,尽可能压缩时间。原本担心孩子们会感觉枯燥乏味,但是他们积极热情的互动让我感到分外的惊喜。孩子们接受的很快,顺利的接受了水粉画的基本技法和原理认知。课程进入到实战环节,大家纷纷开始按照我教授的步骤开始画赛里木湖,有的孩子性格细心,使用细笔蘸取颜料小心涂抹,有的则豪放自如,寥寥几笔便勾勒出大体形状;我感觉很有意思,一个小组一个小组的针对性指导,纠正了一些笔法错误,更多的是鼓励他们,告诉他们画的很好!不用犹豫。
很快孩子们陆陆续续完成了第一个内容,当我准备讲授第二个内容的时候,有同学问我拿粉色画湖可以吗,有同学则已经开始进行其他创作,我犹豫了一下,看着时间有些紧张,我便只对第二张画进行讲解,只让感兴趣的同学作画,没有对全体同学要求。孩子们则开始了自由的创作,他们喜欢用大块明艳的色彩铺叠,每个人都在画自己脑海中的新疆。窗外的阳光,鸟鸣都是如此的恰到好处,颜料在纸面上绽开的一瞬间,好像是在这片荒凉的戈壁滩上开出一朵绚丽的花,孩子们总是用饱和度最高的颜色,明丽绚烂,我从他们充满想象力的画纸上看见人对于真善美本能的趋向性。
在后面课程中,我又加入了一对一教学,拿出自己的时间,和一些对画画感兴趣,有天赋的同学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指导与讨论交流;在绘画的过程中,我通过聊天了解了一些家庭基本情况,这也为我们后期家访做好铺垫。其中令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是,一个孩子在她的感想里写到:“老师教会我画画需要耐心和细致,我生活中也应该学习这种习惯。”绘画如做人,画面如人生,如果能通过画画再理解一些生活的道理,培养一些受益一生的习惯,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他们大多数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画画,也没有自己尝试画过,或许我的到来为他们增加了一条通往心灵天堂的道路,他们可能此时此刻不会意识到,只是在单纯的笑着,但是绘画就如同竹篮打水,虽然清水从缝隙中流走,什么都没得到,但在不知不觉中,人的心灵就像这竹篮一样,已经被净化得澄澈清明。
从教育上来讲,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或许教育本来的意义,不是教材,也不是课堂,而是人点亮人,心灵照亮心灵。 《礼记·学记》曰:“教学相长”,这对我而言同样适用,这不仅是一趟单方面地带去知识和梦想的旅程,这亦是一个对于支教队员而言寻找自我、探索自我的过程。我其实也被孩子们点亮,我看着他们的眼睛如同星星般一样璀璨,每天塞给我们大把大把的糖果,欢声笑语让这栋简陋的教学楼生机盎然,我一直收藏着孩子们给我写的话,他们在纸上写着我的名字,留下真诚的祝愿和期盼。这一切都是如此的珍贵,或许只有在这片土壤上才能收留下一个又一个忙碌而疲惫的灵魂,他们对于老师们的喜欢从眼睛里流露出来,从行动里表现出来,他们对于我们又何尝不是一种救赎,给我们一次再热烈地爱上别人和世界的勇气。
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我们青年需要经过磨砺和锻炼,伴随劳累和辛苦与千里一日的奋进,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与中坚力量;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掘更加立体的中国社会,抗起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用自己的所学所想浇灌边疆的孩子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砥砺前行。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新时代青年心怀使命,肩负担当,奋斗向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当好开路先锋,必将创造强国圆梦,功成有我的青春佳话。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鑫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