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工艺学子三下乡:传习沂蒙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08-14 18:57   来源: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作者:刘森 徐鸣葭 许茹燕   阅读 785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山工艺学子三下乡:传习沂蒙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为引领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在逐梦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真知灼见、倾力而为,7月9日至12日,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追寻红色之光 铸立工美之魂”社会实践团发挥专业特长,助力乡村振兴,赴沂蒙革命老区燕崖镇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通过红色研学、实践访谈、志愿服务、四同教育、田野调查、爱心义捐等方式学习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形成了视频、报告等多种形式的调研成果。

 

 

图为实践团在燕崖镇的合照。通讯员 刘勇 摄

 

缓解老人“空巢”问题,新时代乡村发展自见妙方

燕崖镇计宝峪村是淄博沂源县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全村共有158户400余人,这里四面环山,生态资源较为丰富,人力资源却日益流失。随着农村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生活,“老龄化”“空巢化”问题日趋严重,一日三餐当如何解决便成了不少农村老人的生活难题。正当时,在李艳娇副镇长的带领下,燕崖镇计宝峪村的“长者食堂”应运而生,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实惠的热乎饭。村子里面还专门设立公益岗位,为腿脚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配送服务。这样的“长者食堂”走心更暖心,是养老服务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值得学习和推广。中午,实践团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为爷爷奶奶打饭端饭,并与老人们愉快交谈,青年志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奉献、关爱、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给老人们送去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关心与温暖。

 

 

图为实践团走访空巢老人,与老人亲切交流。通讯员 辛建发 摄

 

十里八乡齐抱团,共创幸福家园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应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所面对的种种问题,因地制宜探索出不同地区多元化的实施方案。团队成员在朱家户村委书记孟祥刚书记的介绍下参观了当地乡村展示馆,特别着重的向我们介绍了新时期乡村振兴发展方式,推动政策、资金、资源、技术、人才等发展要素的有效统筹和聚集,促进联建村在集体经济“破零倍增”、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乡村治理、过硬支部建设等方面“组团作战”,努力打造成“基层示范区、乡村振兴先行区、产业发展引领区、美丽乡村样板区”,着力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管理高效、抱团发展的农村工作新格局。实践团在调研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要针对不同乡村,结合自身特色,打造出不同的乡村发展模式。坚持学习和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不断汲取奋进的力量,坚定作为新时代青年人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为实现乡村振兴而不断奋斗。

 

 

图为实践团在青龙山黄烟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新形态下的乡村发展成果。通讯员 崔金璐 摄

 

实地探访优秀教师,传习沂蒙红色精神

实践团的脚步来到了李振华事迹展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深刻了解了李振华老师的重要事迹。“洒向学生全是爱。”——“布鞋”校长李振华,17岁离开南京家乡,深入沂源乡村支教,他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在他情洒沂源的70周年,实践团有幸采访到李振华本人,听他亲自讲述其宽厚的“沂蒙情”。在采访的过程中,李老师反复提起沂蒙子民对他的恩情——当时,是人民用真挚的关怀让李老师留在了沂源;今日,李老师将用他的真心一生守护沂蒙的孩子。同时,他在采访中亲切寄语广大艺术类专业学子,要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充分发挥艺术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支持更多艺术人才在各行各业中散发光热,期待艺术教育能够在乡村蓬勃发展。

 

 

图为实践团倾听李振华爷爷讲述自己与学生的羁绊。通讯员 逯庆林 摄

 

临行前,实践团在朱家户村开展了爱心捐赠图书活动,将毕业生爱心义捐的图书送往乡村图书室。燕崖镇副镇长李艳娇、团委书记孙崇伟出席本次活动并给予充分肯定。李艳娇表示,燕崖镇将以本次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利用双方优势资源,用活校地红色资源共绘“红色地图”,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实践团带队老师巩珂表示,未来要充分整合学校资源,结合学生专业特长,主动对接社会需求,竭力助力乡村振兴。

“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美好,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当代青年应积极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用实际行动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中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逯庆林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4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