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灶老街焕彩,文化也能“FUN”起来——浙江理工大学“剑灶焕新·美丽乡村”实践团赴绍兴剑灶村开展街区焕新设计实践

发布时间:2025-10-30 11:3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江昕倚   阅读 847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心得

2025年8月,浙江理工大学“剑灶焕新·美丽乡村”实践团赴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剑灶村开展以“文化赋能、生态优化、产业共富”为主题的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形成兼具文化传承与空间更新的乡村规划设计方案,为古村振兴注入了青春智慧和创新力量。

实践团实地调研现场

扎根调研:触摸古村底色

走进剑灶村,青石板路静谧悠长,古屋砖木散发岁月气息。实践团成员沿老街逐户走访,记录建筑现状与公共空间使用情况,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居民普遍希望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保留传统业态。一位商铺店主表示:“希望老街更有活力,也希望保留原有的生活气息。”。实践团队在访谈过程中记录了居民对公共空间使用习惯、节庆活动参与情况及老街视觉识别特点的细致意见,为后续设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成员采访村委现场

五维规划:绘制设计蓝图

结合调研成果,实践团从民生、生态、文化、产业和风貌五个维度出发,提出“一带九区”的整体规划方案。团队在街巷节点铺设防滑路面、增设长椅和遮阳设施,并完善排水系统,提升居民出行安全性;沿若耶溪及荷塘新建木栈道、亲水平台,构建“可行、可憩、可赏”的滨水空间;在文化空间设计上,将剑灶独有的铸剑文化与越国遗址、非遗技艺相融合,打造“胆剑精神广场”“铸剑工坊”等文化体验场所,让传统文化以可感知的方式融入村民生活。

亲水平台设计效果图

创新实践:提炼“剑灶模式”

通过系统研究与多方论证,实践团总结出剑灶村乡村振兴的“四大战略”,提炼形成具有推广意义的“剑灶模式”。

一,功能嵌入与全龄共享。 打造邻里型养老空间、自然探索乐园和村民广场等多层次共享空间,提升村民幸福感与社区凝聚力。

二,文化解码与符号植入。 以“胆剑精神”为核心,融合青瓷、菊花、茶韵等元素,设计“小剑仙”文创IP及村庄导视系统,举办“菊文化节”等活动,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命。

三,多元参与与治理创新。 依托“共富工坊”平台,村党组织牵头引入企业资源,实现“企业下单、村民增收”;同时建设“剑灶云游”数字平台,提升村务治理与游客服务效能。

四,生态管控与风貌提升。 实施建筑立面整治、遮阳设施完善、线路规整等工程,提炼“粉墙黛瓦、竹木毛石”的乡土风貌,塑造协调统一的古村形象。

广场设计效果图

传统民居立面修复设计图

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不仅绘制出剑灶村的焕新蓝图,更在田野调研与空间设计中深刻体悟到“乡村振兴不仅是空间改造,更是文化传承与社区认同的重建”。村民纷纷表示,改造后的环境更加宜居,活动更加丰富,年轻人回乡创业的意愿也在增强。

浙江理工大学“剑灶焕新·美丽乡村”实践团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剑灶村的探索证明,生态优化、文化传承与产业共富的有机结合,是古村焕新的有效路径;而青年力量,正成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鲜活实践与时代注脚。

撰文|吴翔、江昕倚、林宇珩

图片|朱萌、刘怡宁、严奕

审核|江昕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江昕倚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6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