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家校社持续深化联动协作 多维守护未成年人清朗网络空间

发布时间:2025-10-30 20:5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泉燚   阅读 541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全面推进国务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落地实施,研究应对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的可行方案,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法政学院"筑网育林"实践队于10月中旬赴溧水区妇联开展秋季再访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其在相关领域的创新举措。区妇联主任李怀宇系统介绍了该区构建未成年人网络欺凌防护体系的各项措施。

图为实践队成员出发团队合照

溧水区妇联紧紧围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这一核心职责,主动牵头组建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妇联与教育部门合作,持续推动"反网络欺凌主题班会进校园"活动,借助案例分析及互动交流增强学生的网络风险防范意识。同时,与法院合作建立"心理评估机制",做到案件"立案即介入",确保在法院接手相关案件的第一时间,妇联即可为涉事未成年人——无论是受欺凌方还是施害方——提供专业心理支持,协助他们顺利应对司法过程。

图为李主任给来访队员介绍最近的新举措

家校社联动"是溧水区应对网络欺凌的关键策略。社区家长学校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助力家长转变观念,学习辨识孩子可能遭遇网络欺凌的迹象,如突然删除社交应用、躲避使用手机、情绪抑郁或不愿上学等,并掌握沟通方法、电子证据收集技巧以及与学校、警方的协作流程。实践显示,参加培训的家长,其子女主动寻求帮助的比率明显提高。家校社共育实践基地作为关键纽带,经常组织反欺凌经验分享,线上服务平台则为家长与孩子提供全天候咨询渠道。在具体处理过程中,溧水区形成了"学校调查 + 妇联心理援助 + 同步家长沟通"的闭环协作机制,有力提升了处理效能。

针对多样需求,溧水区妇联还推出多项精准特色服务。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置"树洞信箱",鼓励受欺凌孩子匿名举报,专职社工每周开箱并迅速回应。对已受伤害的孩子,建立标准化干预流程,由社工快速评估后,按需转介至专业机构接受治疗,并配合家庭团体辅导,助力重建良好家庭交流模式。在技术防护层面,招募"社区数字守护员"志愿者,重点为留守儿童及老年家长家庭上门安装"护苗盒子"路由器插件,自动屏蔽有害内容,去年已覆盖逾1800户家庭。对特别抗拒外来援助的家庭,妇联灵活联合社区医生,借"健康随访"之名入户探访,减少介入难度。对遭遇如诱骗隔空猥亵等严重伤害的女孩,则由女性工作人员全程陪同,防止二次伤害,并创新运用绘画表达替代多次口头复述创伤经历,由专业人士解析,以尽可能缓解心理负担。

李主任解答来访队员存在的疑惑

李怀宇主任也指出工作中仍存难题,如部分家长认识不足,低估网络欺凌影响甚至不愿配合,以及妇联与社工因缺乏执法权,在固定电子证据、协调网络平台时面临效率低、成本高等挑战。她强调根除问题需从源头着手,倡议所有面向未成年人的网络服务在注册时强制启用技术可靠、难以绕开的"青少年模式";同时加强监护人责任,要求相关系统可追溯至监护人,对发生严重、持续网络欺凌行为的,依法将记录关联监护人信用或责任,以促使其履行监督义务,从源头上屏蔽风险。

图为李主任对来访队员关注未成年人网络安全表示感谢

溧水区妇联正通过务实而人性化的行动,持续优化治理架构,致力为未成年人打造更安全、洁净的网络成长环境。"筑网育林"实践队表示将继续跟踪项目进展,积极参与,为营造优良的网络成长空间贡献力量。

通讯员:杨泉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泉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