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护水启新篇!湖工职院“汉江智护先锋队”科技赋能生态治理

发布时间:2025-08-28 23:2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方丽   阅读 9.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8日讯(通讯员 方丽)2025年7月2日至11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汉江智护先锋队”怀着“以科技之翼守护母亲河打造生态治理新范式”的目标与期盼,深入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黄坪村,开展了一场为期10天的科技治水实践。这支由机电工程与艺术设计学子组成的青年队伍,以无人机、蓝藻收集船等智能设备为“武器”,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守护汉江的切实行动,为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注入科技动能。此次实践不仅是学院“产教融合、服务地方”战略的生动体现,更成为黄坪村“科技赋能生态治理”的典型案例,获得村委的高度评价。

一、科技利器:精准治污的“千里眼”与“清道夫”

1.无人机巡河:构建河道污染“数字地图”

抵达黄坪村后,团队迅速启用大疆经纬M300RTK无人机开展首轮巡河。该机型体型精巧,配备了高性能的高清摄像头与智能分析系统,在巡河过程中,它不仅能实时传回清晰的航拍画面,还能通过后期智能算法对水体颜色、漂浮物等进行有效识别,团队仅用3小时便标记出沿岸多处垃圾堆积点,并生成包含经纬度坐标的河道污染动态图。“传统人工巡河需耗时2天,而无人机效率提升8倍以上。”队员李杨泽毅介绍。


▲图为志愿者操作无人机巡河

2.蓝藻收集船:物理清除的“智能战士”

针对汉江夏季蓝藻暴发难题,团队自主研发第二代蓝藻收集船。该设备通过可调节式收集网与传送带过滤系统,可在航行中实时分离蓝藻与水体,日均处理面积达1.5平方公里,效率较人工打捞提升12倍。在公开演示中,收集船2小时清理的蓝藻量赢得村民阵阵惊叹。

▲图为志愿者操作除藻船

二、人才培育:从“技术输入”到“能力输出”

1.培育本土守护者:河长变身“无人机飞手”

团队系统培训当地1名河长及若干村民,使其掌握无人机起飞降落、航线规划、污染点拍摄等核心技能。黄坪村河长肖某通过学习,已能独立完成无人机巡河任务。“以前巡河靠步行,现在用无人机1小时就能覆盖全村河段,还能精准定位垃圾点。”他的转变是学院“技术下沉”战略的缩影。

2.青少年科普:种下“科技环保”的种子

在村委会与临时工作站,团队通过实物展示、操作演示、互动问答开展科普宣讲。面向青少年的“科技环保课堂”中,队员用模型与动画视频解析无人机原理,并组织“我是小小飞手”体验活动。实践期间,团队入户展开访谈调研,梳理出村民对智能治水的四大需求,为后续技术优化提供依据。

▲图为志愿者在村内进行问卷走访

三、未来展望:从“一江清水”到“全域治理”

指导老师方丽表示,团队正探索“1+N”模式:以汉江为起点,将无人机巡河、蓝藻收集、村民培训等技术模块化,推广至丹江口库区等重点水域。同时,学院计划联合慧飞等本土企业共建“低空经济产教融合基地”,培养既懂技术又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图为团队成员与服务对象合照

“我们不仅要守护一江清水,更要让科技成为乡村振兴的‘永动机’。”简单的话语道出了这支青年队伍的终极愿景。从无人机翱翔汉江到蓝藻船劈波斩浪,从河长变身飞手到青少年眼中闪光,“汉江智护先锋队”用科技重新定义了生态治理的可能。这场实践不仅为汉江注入清澈,更在田野与课堂之间架起桥梁,让青春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绽放光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方丽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0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