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蟋都蝶变”实践团队赴宁阳探寻千年蟋蟀文化

发布时间:2025-08-26 18:5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徐梦珂   阅读 1.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6日讯(通讯员 徐梦珂)为深入挖掘地方传统民俗的文化价值,进一步探索传统技艺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方向,8月11日至13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蟋都蝶变”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泰安市宁阳县,围绕当地特色斗蟋文化展开调研。团队深入挖掘宁阳斗蟋文化的历史底蕴与传承现状,以青年视角感受这项古老文化的独特魅力

深入市场一线,感受蟋蟀文化活力

实践团队首站来到宁阳县著名的黑风口蟋蟀交易市场清晨时分,市场内早已人声鼎沸,大大小小的蟋蟀罐排列整齐,来自全国各地的蟋蟀爱好者和经销商在此交易。队员们观察到,每个蟋蟀都有详细的“身份档案”,记录着捕捉时间、地点和特征。交易过程不仅是买卖,更是爱好者间的技艺交流。“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交易,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一位从业二十余年的老商户向队员们介绍道。

▲图为黑风口蟋蟀交易市场实地调研

专访民俗文化专家,追溯千年文化根脉

随后团队专门前往宁阳县文化馆拜访了民俗文化专家刘德强。他详细介绍了宁阳斗蟋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宁阳蟋蟀以个头大、性情猛、善斗著称,被誉为‘江北第一虫’。”刘德强向队员们展示了历代蟋蟀罐藏品和相关文献资料,让队员们对这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交流中,刘德强特别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我们要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一种尊重自然、勇于拼搏的精神。”

▲图为采访民俗文化专家刘德强

对话资深撬子手,体验传统捕捉技艺

团队还采访了当地有着三十年经验的资深撬子手“王牌”老师。他向队员们展示了特制的捕捉工具,分享了辨识优质蟋蟀的秘诀。“捕捉蟋蟀要讲究时令和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有敬畏之心。”“王牌”老师表示,撬子手不仅要掌握捕捉技巧,更要懂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从如何辨别蟋蟀的品质,到如何爱护这些小生命,“王牌”老师的讲述充满了对蟋蟀的珍视与对这项技艺的坚守。他也表达了希望有更多年轻人了解撬子手这一职业,让这项与斗蟋文化紧密相关的技艺得以传承的心愿。

▲图为团队成员与“王牌”及其团队成员

实践收获丰硕,获当地高度认可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全面掌握了宁阳蟋蟀文化的历史脉络和当代发展状况,深刻认识到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宁阳县乡饮乡文化站特别向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发来表扬信,对团队成员的调研活动给予高度评价。信中指出,团队成员展现出了当代青年优秀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宁阳蟋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团队成员行走在宁阳的田间地头,与当地撬子手交流学习,不仅了解了蟋蟀的习性特征,更深刻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在宁阳县文化馆里倾听这项千年文化的传承故事。如今,宁阳蟋蟀文化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名片。通过建立蟋蟀产业研究院、举办蟋蟀文化节等措施,这项传统文化正焕发新的生机。

青年学子的深入调研,为传统非遗项目注入了新鲜血液“蟋都蝶变”社会实践团队全面掌握了宁阳斗蟋文化的历史脉络、传承实践与当代活力,更深刻认识到这项民俗文化在凝聚地方情感、传递精神内核方面的独特价值。未来,团队将以此次调研为基础,系统整理收集的访谈资料与实地素材,通过校园分享、新媒体传播等方式扩大宁阳斗蟋文化的知晓度;同时持续探索青年参与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为推动宁阳斗蟋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创新性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梦珂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