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梆舞青秧”团队赴济南有兰峪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3 16:4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昭昕   阅读 801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梆鼓秧歌流传、传承、发展的口述历史记忆,7月25日,“梆舞青秧”社会实践团队赴济南有兰峪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亲身体验等方式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图为“梆舞青秧”社会实践团队与有兰峪村秧歌队部分成员合照

上午,“梆舞青秧”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济南市历城区有兰峪村村委会进行实地调研,团队成员与梆鼓秧歌项目负责人吴主任就梆鼓秧歌近几十年的发展脉络与当下的传承情况展开了相关交流。

在交谈过程中,吴主任回忆起梆鼓秧歌的起源和发展经历:梆鼓秧歌起源于历城区港沟镇有兰峪村一以卖豆腐为生的张姓人家,走街串巷时常用梆子敲击出独特节奏招揽顾客,后来逐渐与当地民间舞蹈融合,慢慢演变成兼具叙事性与观赏性的表演形式。经历了300多年变迁,因为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原因,曾几次濒临失传困境。随着中国的发展变化,梆鼓秧歌几经转辗走到20世纪90年代,在港沟文化站原站长何希清的组织帮助下被挖掘整理、练习排演,通过与老艺人、老村民交流,在老人的口述回忆里一点点复原动作,才让这门手艺得以重见天日,直至演变为现在所见的梆鼓秧歌。

当天晚上,在吴主任的盛情邀请下,团队成员参与了有兰峪村梆鼓秧歌队的日常训练,跟随着秧歌队学习梆鼓秧歌的传统动作。秧歌队员现场表演了梆鼓秧歌的三种表演形式,即男梆女包童鼓。表演时,表演男子左手执“梆子”,右手执梆槌,按情节要求击打,表演女子则手持长方形纱巾,似做豆腐用的包布,小妞手持花鼓,吸引周围人观赏,整套表演巧妙地将卖豆腐的生活场景、农耕劳作的姿态融入舞蹈,透露着浓浓的乡土情怀。在秧歌队员的热情指导下,团队成员尝试学习了挥臂、踏步、转腰等基础动作,在秧歌的欢快音乐里与秧歌队成员共同完成了训练,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了梆鼓秧歌的独特魅力。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梆鼓秧歌从民间叫卖声到非遗艺术的发展脉络,更深刻体会到这项艺术背后“以艺载道、以舞传情”的文化内涵。未来,“梆舞青秧”社会实践团队将继续深入挖掘梆鼓秧歌的文化价值,以青年之力助力传统艺术的保护传承,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昭昕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2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