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2日讯(通讯员 郑源一、黄海楷、陈瑞)近日,广州华商学院“潮创青年”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联合学校副校长一行走进潮州市潮響非遗科普基地,开展“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主题交流活动。通过实地探访、互动体验与深度对话,校地双方共同探索“非遗+教育”新路径,为传统文化活化注入青春力量。
活动伊始,潮響非遗科普基地馆长、二十四节令鼓非遗传承人李康迪详细介绍了团队发展历程。作为马来西亚华侨文化与潮汕本土非遗融合的典范,潮響鼓社自2013年成立以来,便走上了漫漫“鼓乐”路,鼓社以“潮響”命名,承载着传递潮州故土之声、让世界聆听韩江畔潮绣之韵的美好愿景。十余年间,团队累计培养超千名鼓手,创作出《春天的故事》《迎春鼓》等一批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美感的鼓月作品,团队多次受邀登上央视、国家大剧院等舞台。
图为广州华商学院校领导与突击队志愿者们一同观看潮響非遗文化宣传片。陈瑞 供图
现场播放的非遗文化宣传片,生动展现了二十四节令鼓的独特魅力与表演特色。宣传片聚焦欧洲巡演实录,通过外国观众对“节气鼓点”的惊叹与掌声,生动呈现潮州文化跨海传播的活力。鼓手们以激昂节奏模拟四季更迭,配合舞龙舞狮的磅礴气势,将“鼓声震乡情”的内涵推向高潮。值得关注的是,片中特别呈现海内外青少年共庆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创新形式,展现统一战线凝聚华人文化的向心力。全片通过国际认可与青春表达,诠释了非遗文化“以声传情、以艺连心”的当代价值,令在场实践队师生深切感受到文化传承的蓬勃生命力。
随后,广州华商学院许娜副校长同校团委陈刚书记与李康迪馆长展开深度交流。双方围绕非遗文化传承、科普基地建设及动态非遗研学项目展开探讨,许娜副校长高度评价潮響“活态传承+沉浸体验”的创新模式。校领导表示未来将依托高校资源优势,在课程共建、实践基地建设等领域深化合作,推动非遗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打造特色文化育人平台。此次座谈为校馆协同传承非遗文化奠定坚实基础。图为广州华商学院许娜副校长同校团委陈刚书记与李康迪馆长探讨。黄海楷 供图
交流活动尾声,潮響二十四节令鼓队以激昂鼓点演绎农耕节律,鼓手们通过磅礴的舞龙舞狮表演,将"鼓声震动人心,文化凝聚乡情"的主题推向高潮。在校领导与突击队志愿者共同参与的体验环节中,传承人现场指导众人感受节气鼓的独特魅力。鼓阵以“立春”“惊蛰”“夏至”等节气命名,每面鼓的音高不同,通过菱形排阵形成特殊效果。全体成员手持特制鼓槌,在口令指挥下变换击打节奏:时而如春雨般绵密轻灵,时而似夏雷般轰鸣震撼,最终以整齐划一的"让世界听见潮響"誓言收尾。活动结束后,突击队队长陈瑞感慨道:“当手腕因持续击打而酸痛时,才真正体会到文化传承背后需要付出的艰辛。”
图为潮響鼓社向校领导、突击队员们进行节令鼓简单入门教学。吴析钒 供图
图为潮響非遗科普基地馆长与广州华商学院校领导、突击队志愿者合影。吴析钒供图
潮響越山海,匠心续文脉。这场校地联动的非遗探索,既让二十四节令鼓在青春击打中焕发新生机,更见证了新时代青年守护文化根脉的担当。正如许娜副校长在总结中所言:“非遗传承需要青春接力,更需要教育赋能。”未来,广州华商学院学子将守正创新,以时代之笔续写千年文脉,让非遗技艺在传承中绽放新光彩。
撰文 | 郑源一、黄海楷、陈瑞
图片 | 陈瑞、黄海楷、吴析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源一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