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1日讯(通讯员 林珊珊、黄焰菲、苏湉)传承红色基因永不息,让青年在实践历练中点亮奉献之光。闽南理工学院数智财务管理学院“青视角”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于2025年7月10日至12日赴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实地探寻先辈奋斗足迹,采用“实地探访+传播”的创新模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唤醒红色记忆里的历史,在鲜活故事中感受革命风华。同时,团队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作用,让红色历史走出展馆、走进网络,带领青年学子感悟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在青年学子心中点亮希望之光、青春之光和奋斗之光,将爱国主义教育从“被动接受”转变到“主动传播”。
一、赓续红色血脉,深学细悟筑牢青春信仰
历史红迹,古韵悠长。7月10日上午,实践团队赴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闽南(漳州)革命历史展览馆组织开展“重走红军进漳路,淬火初心照征程”追溯红色记忆实践活动,聆听工作人员讲解回溯1932年毛泽东率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的革命征程,倾听先烈英勇事迹,感悟英勇无畏与攻坚克难精神。倾听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循着他们踏过的足迹探寻初心,深切体悟着那份熔铸在岁月中的英勇无畏与攻坚克难的精神内核。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探讨漳州红军东路军漳州战役的具体路线。曾颖 摄
▲图为工作人员在讲解毛泽东率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的革命征程。朱琛洁 摄
随后,实践团队前往闽南(漳州)革命历史展览馆,从早期共产党人在闽南播撒马克思主义火种,到平和暴动揭开福建农民武装斗争序幕;从红军进漳创建革命根据地,到漳州儿女踊跃投身抗日救亡洪流;从迎接解放的浴血奋战,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发展征程,每一历史阶段都让实践团队成员深切体悟到闽南人民坚如磐石的革命信念与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借文物实物、历史图片等形式,展现漳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奋斗的历程。用党的光辉历史照亮青年学子的成长之路,为青年一代昭示历史使命、灌注前行力量。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抵达闽南(漳州)革命历史展览馆,参观八大主题展区。黄焰菲 摄
▲图为工作人员讲述从迎接解放的浴血奋战,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发展征程。卢姗姗 摄
二、寻访革命圣地,让红色基因激荡青春热血
7月10日下午,实践团队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为抓手,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奔赴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实践团队成员跟随讲解员,穿梭“漳州早期革命史”专题展与“烽火征程”陈列展厅,透过文物、史料与多媒体,回溯福建党组织从初创到壮大的艰辛与辉煌。专题厅内,革命情景剧与纪录片片段,生动还原土地革命时期的热血斗争,先烈舍生取义的壮举;旧址庭院里,团队整齐列队,向先烈庄严致敬,党旗辉映古建,传递着红色精神的永恒传承。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奔赴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在专题厅内观看革命情景剧与纪录片片段。苏湉 摄
同日,实践团来到漳州中山公园革命遗址。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地方,革命遗迹默默讲述着先辈们的抗争过往。闽南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碑文镌刻着英烈事迹与革命足迹,实践团队成员通过讲解知晓了背后的峥嵘岁月。孙中山纪念亭内,探寻建筑风貌与历史渊源,体会其中蕴含的对革命理想的缅怀之情以及对近代革命进程的见证意义。
▲图为中山公园闽南革命烈士纪念碑。阙琼雨 摄
三、探寻文化根脉,让闽韵文心涵养青春底蕴
7月11日,实践团队走进林语堂纪念馆,在文字光影间触摸文化脉搏。静谧展馆内,实践团队成员循着先生足迹,从闽南少年的勤学时光到蜚声国际的创作生涯,从《京华烟云》的恢弘叙事到“幽默闲适”的文学主张,感悟其贯通中西的智慧。专题影片中,珍贵影像再现先生以中华文化为根基、架起东西方交流桥梁的历程,其与思想家的学术对话,生动诠释了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
▲图为林语堂纪念馆工作人员讲述馆内方言五言诗。钱超群 摄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观看林语堂纪念馆专题影片。沈婉玲 摄
松洲书院墨香,文脉岁月流芳。同日,实践团走进浦南镇松洲书院,解码“八闽首院”千年文脉,赓续家国情怀。始建于唐代的松洲书院比集贤殿书院更早十年,是开漳圣王陈元光“以文教化”的策源地,院内唐代石雕、古石椅静默诉说“仁义礼智信”的风骨。松风习习,书声琅琅,古韵与新声交织,激励青年把文化认同转化为强国担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枝繁叶茂、薪火永续。
▲图为实践团员走进浦南镇松洲书院,感受“八闽首院”千年文脉,赓续家国情怀。陈羽茜 摄 四、凝聚青春动能,以实干担当争做爱国推手 “青视角”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充分运用当地红色资源,组织青年学生深入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课内外结合,校内外融合,持续深入用好、用活红色革命资源,讲好身边的“红色故事”。大力弘扬光荣传统,将红色基因传承内化融入青年心中,努力让红色资源成为大学生的“大思政课堂”。不断淬炼学生的红色信仰,使学生成为新时代建功立业的红色“后浪”。 ▲图为团队成员在闽南(漳州)革命历史展览馆门前合影。林思淇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焰菲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