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兰同心|明德课堂播撒文化火种 童心逐梦书写传承新篇

发布时间:2025-08-20 17:5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冉坪弘   阅读 7.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8月20日讯(通讯员 马永泽、贾纪元、林通)近日,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赴莎车县英吾斯塘乡兰干(9)村中华文化传承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由12名石河子大学旭日演讲团骨干组成,以“小小传承家”和“防溺水+防诈骗+交通安全”三大安全教育为主线,开展“明德课堂”系列活动。通过特色课程教学、互动体验实践等多元形式,在知识传授与情感交融中厚植文化自信,在服务乡村与童心对话中书写青春担当。


1图为实践团队到达英吾斯塘乡兰干(9)村 林静贻供图

我有一个小小的梦想

"老师,能教我成为张衡那样的科学家吗?"当阿布都力提普在望远镜折射出光芒的瞬间举起小手,清澈的童声撞开了兰干村"明德课堂"的门扉。2025年7月,石河子大学12名学子走进莎车县烈日炙烤的土坯村落,用9门特色课程、24节互动课堂,为600余人次的孩子搭建起一座承载"小小梦想"的桥梁。村委会的院子因课堂而沸腾。在这里,梦想是多元的星光:

在手工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制作山茶花体验了创造乐趣与成功喜悦;爱国歌曲合唱传递了深厚的家国情怀;“禾下乘凉梦”的朗诵则引导孩子们感悟科学家报效祖国的崇高志向;科普实践环节通过组装潜望镜及原理讲解,有效普及了科学知识,激发了探索热情。这不仅仅是一堂堂传授知识的课程,更是一次次心灵的灌溉与梦想的启航。一系列明德课堂的实践,为乡村儿童带来了知识与艺术的启蒙,更在他们心中悄然播撒下梦想的种子。在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和他们迸发的热情,这正是教育赋能未来、点亮希望之灯的真切写照。每一堂课都成为梦想的容器:美术笔下的"爱国精神"、合唱声中的"宫商角徵羽"、演讲台上清亮的习俗解说——中华文化的根脉,正在这些"小小传承家"的心田扎下深根。

图为实践团队到达兰干(9)村开展小小梦想家课堂 沈志杰供图

“小镜头”传递“大安全”

为筑牢暑期安全屏障,创新团队在兰干(9)村组织20余名儿童,摒弃传统说教,通过“小镜头”演绎“大安全” 的形式,共同构筑了一道生动有效的安全防线。活动以儿童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为核心,将防溺水、交通安全、防诈骗等关键知识融入生活场景:在村头水渠边演绎防溺水要点,在模拟十字路口化身“小交警”强调“不闯红灯、远离大车”,并以稚嫩却坚定的语气揭穿“免费送游戏皮肤”等诈骗话术。整个拍摄过程不仅是沉浸式的安全教育课堂,更是孩子们能力锻炼的舞台——他们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自信的传播者。最终,这些由童心点亮的安全警示通过镜头传播,响彻村庄,并借助“小手拉大手”的效应,将安全防护网以最鲜活的方式在边疆乡村织得更密、更牢。

图为团队带领小朋友拍摄交通安全小剧场 林静贻供图

结硕果启新程:文化自信的边疆扎根

此次“小小传承家”明德课堂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暑期社会实践,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浸润与梦想启航之旅。实践团形成了涵盖9门课程的特色教案体系、活动影像记录及成员实践感悟集。石河子大学学子在兰干村的躬身实践,成功为乡村儿童点亮了探索文化、追求科学、热爱艺术的梦想星火,将文化自信的根脉深植于边疆沃土。

当童声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响彻村庄,当科学梦想在亲手制作的望远镜后悄然萌芽,当传统节俗通过孩子们自信的声音传向远方,我们看到,那绵延千年的中华文脉,正借由无数双稚嫩却坚定的手,在新时代的辽阔天地间,续写着生生不息、枝繁叶茂的壮丽篇章。这份青春智慧与童真梦想的交响,正是文化传承最动人的旋律,也是民族复兴伟业在边疆回响的蓬勃前奏。实践团成员表示,未来将持续关注兰干村的文化教育需求,探索线上延续“明德课堂”的可能性,让文化传承的星火永不熄灭,让童心的梦想之舟扬帆远航。

图为团队结束系列课程进行中华文化传承展演表彰留念 林静贻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冉坪弘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5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