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II财经旅游学院“红帆船”志愿服务队2025年暑期“三下乡”在行动(四)
品传统韵味 育文化童心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船精神”,7月21日,财经旅游学院“红帆船”志愿服务队进驻葛店镇姚湖社区,正式启动为期两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依托“七彩假期”平台,活动聚焦革命精神传承、传统文化浸润、文明礼仪培养与安全自护教育四大维度,精心设计红色故事宣讲、创意书法体验、传统习俗展示、文明准则讲解及安全知识互动等环节,着力在少年儿童心中播撒红色火种、培植文化自信、筑牢安全防线,护航其健康快乐成长。
美食牵佳节,解码文化意
在姚湖社区活动中心,队员们化身为“文化导游”。从春节饺子“招财进宝”的元宝造型,到元宵汤圆“阖家团圆”的美好寓意,从端午粽子棱角中纪念屈原的千古情怀,到中秋月饼圆满里千里婵娟的深切思念,每一道传统美食,都成为开启文化密码的钥匙。“饺子为什么要围成一圈呀?”队员何春燕的提问引发热烈回应。“是团圆!”“像一家人坐在一起!”孩子们朴素的回答里闪耀着对文化最初的领悟。结合动画演示,志愿者巧妙解释捏紧饺褶的讲究:“老一辈常说‘捏紧福气不跑掉’,这背后是中国人对家的无限珍视。”
介绍中国传统饮食
习俗活起来,内涵入童心
“汤圆为什么是圆的?”随着队员魏丽雪的引导,孩子们在汤圆制作的动画里寻找答案:“像月亮!”“代表大家心在一起!”从春节驱逐年兽的爆竹声声,到端午挂艾草、系五彩绳中蕴含的驱邪祈福智慧,习俗以生动的动画短片在孩子们面前“活”了起来。魏丽雪借元宵灯谜“小时穿黑衣,大时穿绿袍,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打一动物)”的趣味互动,让活动室充满欢声笑语,也让祖先的生活哲学悄然入心。
邀请小朋友猜灯谜
民乐润童心,传统动起来
服务队指导老师吴恒昌发挥专长,带来别开生面的《竹笛声乐课》。从握笛姿势到气息技巧,他耐心示范、手把手教学。孩子们在吴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逐渐掌握要领,悠扬稚嫩的笛声为课堂注入了活力,传统乐器的独特魅力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触手可及。悠扬的笛声回荡在爱心托管班,为课堂增添了别样活力,也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触、了解传统文化,丰富了暑期生活。
竹笛声乐课
传承不止步,文脉代相传
活动设计了特别任务:“把年兽故事讲给爷爷奶奶听,你们就是‘文化小使者’!”文化传承从课堂延伸到家庭。队员何春燕道出初心:“文化并非课本中的文字,它是饺子里的团圆、笛声里的欢愉,更是生活中可触可感的点点滴滴。”
这些文化课堂,不仅让孩子们品味了传统的韵味,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传承的责任——这便是“红帆船”志愿者守护文化根脉的初心,也是培育时代新人的生动实践。
文字:何春燕、魏丽雪
图片:胡冰玉、杜雨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