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II财经旅游学院“红帆船”志愿服务队2025年暑期“三下乡”在行动(三)
文明润童心 礼仪伴成长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船精神”,7月21日,财经旅游学院“红帆船”志愿服务队进驻葛店镇姚湖社区,正式启动为期两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依托“七彩假期”平台,活动聚焦革命精神传承、传统文化浸润、文明礼仪培养与安全自护教育四大维度,精心设计红色故事宣讲、创意书法体验、传统习俗展示、文明准则讲解及安全知识互动等环节,着力在少年儿童心中播撒红色火种、培植文化自信、筑牢安全防线,护航其健康快乐成长。
习校园文明,筑成长基石
在姚湖社区活动中心,队员们以“校园里的文明小事”为切入点,用生动案例串联日常行为规范。课堂上“认真听讲不插嘴”、课间“互帮互助解难题”、见到师长“微笑问好”、走廊里“轻声慢步”……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场景,让孩子们明白文明藏在细节里。互动提问时,面对“遇到同学摔倒该怎么做”的问题,小朋友们踊跃举手回答:“要扶他起来”“还要问疼不疼”。队员胡冰玉结合视频短片,将抽象的“文明”转化为可践行的行动,让“不随地扔垃圾”“爱护公物”等意识融入孩子们的认知。
提问环节
护环境文明,守绿色家园
“大家看,这是清澈的小河,这是堆满垃圾的河岸,哪个更漂亮?”队员胡晓檬通过图片对比,让孩子们直观感受环境差异。课程聚焦垃圾分类,用动画短片演示“垃圾的旅行”:“蓝色‘家’住可回收物,废纸、塑料瓶能变废为宝;红色‘家’收有害垃圾,电池、过期药要特殊处理;绿色‘家’装厨余垃圾,菜叶、果皮能变肥料……”孩子们提问不断:“老师,矿泉水瓶属于哪一类?”队员现场演示分类方法,还设计“垃圾回家”小游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分类技巧,种下“守护绿色家园”的环保种子。
讲解“垃圾分类”
传传统礼仪,承美德基因
“为什么要学礼仪?”队员胡晓檬从“礼仪之邦”的典故讲起,阐释“不学礼,无以立”的深意。从“站如松、坐如钟”的仪表规范,到“您好”“谢谢”的日常用语;从校园里“尊敬师长”的礼节,到家庭中“孝亲敬长”的传统,课程层层递进,构建起完整的文明认知体系。孩子们分享着自己的礼仪故事:“我帮奶奶端过茶”“同学借橡皮时我说了谢谢”。队员胡晓檬特别强调“友爱互助”“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让孩子们明白礼仪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讲解文明礼仪
宣文明誓言,启践行之路
“请大家举起右拳,跟我宣誓!”活动尾声,队员胡晓檬带领孩子们庄严宣誓。稚嫩的小手齐刷刷扬起,如破土的新芽般充满力量。"向不文明现象宣战,争做文明学生,创建文明校园!"清脆的童声在教室里久久回荡。
本次活动通过校园文明筑基、环境保护践行、传统礼仪传承、文明誓约宣导等文明教育新模式,引导少年儿童让文明成为习惯,让美德代代相传。相信这些文明种子,必将在未来绽放绚烂花朵,为社区、为社会增添温暖与美好。
队员胡晓檬带领孩子们庄严宣誓
文字:胡晓檬 胡冰玉
图片:李 晓、杜雨泽、李 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