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探寻 —— 广西师范大学红途领航队深耕红色沃土

发布时间:2025-08-13 00:3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韦欣晓、罗慧琴   阅读 9.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大学生云报8月16日讯(通寻员 韦欣晓、罗慧琴)2005年7月4日至8月1日,为深入挖掘革命文化内涵,推动红色基因的时代传承,广西师范大学红途领航队在前期河池、全州等地调研基础上,于今夏深入桂林、百色、河池多地红色阵地,开展系统性实地研学活动。

活动前期,团队通过查阅史料、联系地方文旅部门、制定详细研学路线等方式,为此次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活动中期,队员们实地走访红色场馆、旧址,与当地干部群众深入交流;活动最后,团队整理调研资料,开展多元传播活动,让沉淀的革命历史焕发鲜活生命力。

走访桂林:在湘江两岸触摸长征记忆

活动中期,队员们首先走进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序厅内那面镌刻着烈士姓名的纪念墙率先映入眼帘,密密麻麻的名字在柔和的灯光下静静排列,仿佛在无声诉说着1934年那场惨烈的战役。展柜中,一把布满弹痕的步枪、半截烧焦的草鞋,还有红军战士用过的搪瓷缸,虽历经近百年风霜,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浴血奋战的炽热。队员们在“血战湘江”复原场景前驻足良久:模拟的硝烟中,红军战士冲锋的身影依稀可见,耳边仿佛传来枪炮的轰鸣与冲锋的号角。“当时红军将士饿着肚子连续作战,很多人倒在了这片土地上。”纪念馆讲解员的话语让队员们眼眶发热。队员深有感触地说:“站在这里,我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他们为了信仰不惜牺牲生命,这种精神太让人震撼了,我们一定要铭记这段历史。”

走出纪念馆,一行人来到大坪渡口。江水依旧奔腾,岸边的石阶上,似乎还能看到当年红军渡江时留下的磨损痕迹。队员们与全州县毛竹山村委会干部围坐江边,听他们讲述村里如何依托湘江战役遗址发展红色旅游,让村民在守护红色记忆中增收致富的故事,更深刻体会到红色资源与乡村发展的紧密联结。在渡口旁,团队采访到了当地村民王大爷,他笑着说:“自从村里发展红色旅游,来的游客多了,我们开了小饭馆、卖起了土特产,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日子越过越红火。而且通过和游客交流,我们对家乡的红色历史也有了更深的了解,觉得特别自豪。


图为团队成员探访湘江战役旧址

 探寻百色:于起义旧址解码革命初心

活动中期,队员们来到百色起义纪念馆。馆内“烽火南疆”展区的一幅幅历史照片串联起1929年的壮阔画卷。队员们在一份泛黄的《右江日报》影印件前停留,报纸上“打倒土豪劣绅”的黑体字虽已模糊,却依然透着穿透时空的力量。实物展柜里,韦拔群等革命先辈用过的马鞭、公文包,无声诉说着当年发动群众、组织起义的艰辛。“起义成功后,我们这里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成立,老百姓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政权。”纪念馆工作人员指着一幅“分田地”的插画介绍道。队员们一边认真记录,一边走进百色市文旅局,在尘封的档案中,进一步梳理出起义前后群众支援革命的动人细节。队员在研学后表示:“以前在课本上学习百色起义,只是简单了解一些历史事件,这次实地探访,看到这些实物,听到这些故事,才真正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不易和他们为了人民幸福生活不懈奋斗的初心,这种初心值得我们永远传承。”

图为队员与百色纪念馆讲解员合影留念

在纪念馆外,团队遇到了正在参观的游客刘女士,她告诉我们:“这次带孩子来参观百色起义纪念馆,就是想让他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这里的展览很生动,通过实物和讲解,能让孩子更直观地理解那段历史,对他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教育。”

深访河池:从老区旧址聆听信仰回响

活动中期,队员们前往河池市东兰县的韦拔群故居和列宁岩。这是一座典型的壮族民居,推开斑驳的木门,堂屋正中摆着一张八仙桌,桌角的磨损痕迹记录着当年革命志士在此秘密开会的岁月。西厢房里,一盏马灯静静挂在墙上,“这是韦拔群同志当年走村串户宣传革命时用的,晚上就靠它照亮山路。”守屋的老党员介绍道。队员们随后前往列宁岩,这座天然溶洞曾是右江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旧址。岩壁上,“打倒帝国主义”“工农联合起来”的标语依然清晰。“当年韦拔群在这里讲课,台下坐满了各族青年,没有桌椅就站着听,没有课本就记在心上。”巴学红军村委会干部的讲述,让队员们仿佛看到了当年的热烈场景。队员赵同学感慨道:“在韦拔群故居和列宁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信仰。他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持宣传革命思想,发动群众,这种对信仰的执着太让人敬佩了,也让我对‘信仰’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团队采访了列宁岩附近的村民李大姐,她说道:“这些年,来列宁岩参观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也经常听村里的老人讲韦拔群的故事,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现在村里的年轻人也越来越重视红色历史,经常会组织一些学习活动,我觉得这是很好的现象。”


图为团队成员探访列宁岩

多元传扬:让红色故事走进万千人心

活动最后,团队针对不同对象设计问卷:向景区管理者了解展陈优化需求,与政府人员探讨传播创新路径,和村民、游客交流红色认知盲区。基于这些一手资料,队员们编纂出《老区红色故事集》,将“马灯下的宣讲”“湘江边的担架队”等故事用通俗语言呈现。在此基础上,系列传播活动同步展开:走进幼儿园,用绘本演绎“小交通员的故事”;入社区,邀请老党员与队员共讲“身边的红色记忆”。队员们在参与传播活动后,纷纷表示:“能把自己学到的红色故事分享给更多人,让大家了解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我们觉得特别有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加深了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更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此次研学活动,红途领航队既为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提供了青年视角,更让革命故事从史料中走出,走进更多人的生活。队员们表示,将持续深耕红色沃土,让信仰的声音跨越时空,为文化自信注入青春动能。


▲图为团队成员请东兰党员讲解红色故事

此次研学活动,红途领航队既为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提供了青年视角,更让革命故事从史料中走出,走进更多人的生活。队员们表示,将持续深耕红色沃土,让信仰的声音跨越时空,为文化自信注入青春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韦欣晓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31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