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迹丈量乡土 实践课堂淬炼担当 ——永茂镇大学生兼职团委副书记的基层实践侧记

发布时间:2025-08-11 17:5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坤   阅读 3.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返家乡

2025年盛夏,怀揣对家乡的深情与践行青年责任的热情,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大学生张坤响应“返家乡”社会实践号召,担任永茂镇兼职团委副书记。他深入基层一线,在田间地头的泥土芬芳与繁杂琐碎的日常工作中,真切感知“为民服务”的分量,体悟青年成长不可或缺的“大地”维度。

刚一上任,张坤便紧随永茂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深入和平村、小溪镇、芭蕉村等村落,走访41户农家。田间劳作的留守老人身影,无声诉说着乡村的现实关切;脱贫攻坚档案中泛黄的记录和村民劳作的影像,揭示出冰冷数据背后滚烫的奋斗史与沉甸甸的责任。他深刻体会到,让“防火防溺水”等政策宣讲真正扎根,必须深植于群众最迫切的期盼之中。这段经历褪去了书卷气的浮华,让他读懂了乡村的真实肌理与民生的细微冷暖,明白了“走到身边、听进心里”才是群众路线的真谛。

▲图为在和平村宣传安全知识  张坤供图

基层工作充满“烟火气”,也常遇挑战。7月9日,面对村民擅自拦坝引水引发的个体利益与公共资源、安全规范冲突,镇干部迅速联动水利部门,依法果断处置。这堂生动的治理实践课,让张坤深刻领悟到基层治理需“刚柔并济”:既要敏锐洞察、快速响应诉求,更要坚守法律政策底线,维护公平正义。赶集日交通劝导中,一位超载司机“现在规矩了反倒踏实”的朴实感慨,更让他豁然开朗——规范的本质是对生命的守护,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正是“小切口”撬动“大治理”的生动写照。

▲图为整理监测户资料 张坤供图

“乡约盛夏,知行课堂”公益活动成为张坤实践中最具温度与成就感的篇章。从策划、招募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到组织破冰游戏、开设课业辅导、剪窗花、趣味英语角等特色课程,团队将社区会议室打造成乡村孩子的“假期充电站”。目睹孩子们从最初的拘谨羞涩,到主动展示才艺、争相参与知识竞赛的转变,他深刻感受到“生命影响生命”的力量。虽然短暂课堂无法彻底改变乡村教育现状,但能在孩子心中播下向往知识、憧憬未来的种子,意义非凡。政府支持、志愿者热忱与家长信任,共同编织了一张温暖的民生保障网,也让张坤理解了基层工作者作为“资源连接者”与“希望播种者”的双重角色。

▲图为观察小朋友做作业  张坤供图

一个多月的基层淬炼,洗去了张坤的几分青涩,沉淀下对“基层”与“为民”厚重分量的深刻认知。永茂镇镇长深有感触地表示:“像张坤这样的青年带着学识与热忱返乡实践,正是将个人成长深深扎根于家国土壤的生动体现。他们在琐碎中感知责任,在挑战中磨砺智慧——这份向下扎根的力量,终将支撑起乡村向上生长的脊梁。” 这里没有惊天伟业,有的是日复一日的坚守:是沾满泥土的鞋履,是处理突发状况的汗水,是对监测户家庭命运的关切,是看到孩子们笑脸时心底的暖流。正是在每一次耐心沟通、每一份精准帮扶、每一堂欢声笑语的课堂里,“为民”的真谛得以浸润。整理档案的专注、接待访客的真诚、策划活动的投入、化解矛盾的智慧,都成为张坤理解中国基层社会这本“无字之书”的生动注脚。

站在乡土与时代的交汇点,张坤的这段“返家乡”实践如同开启认知中国社会深层密码的钥匙。他清晰地认识到:青年的成长坐标,既要胸怀“仰望星空”的辽阔理想,更需具备“脚踏实地”的坚实根基。张坤表示,未来愿做故乡沃土中的一粒种子,以学识为养分,以初心为根系,在时代风雨里向下扎根,向着阳光奋力生长。因为所有关于成长与价值的答案,最终都铭刻在与这片土地相互滋养、彼此成就的故事里。这不仅仅是一次能力的锻炼,更是一次精神的返乡,一堂关于责任、担当与生命意义的生动必修课,指引着他在知行合一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