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党群传暖意,零工群体有所依 —— 中国计量大学零工心援团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9 20:4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龚静雪   阅读 3.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9日讯(通讯员 龚静雪)2025年7月2日,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零工心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带着对新就业群体服务生态的探究渴望,走进了余杭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张亚热情接待,一场关于服务细节、群体温度与治理思考的深度交流就此展开。

一、走进“温暖港湾”

“这里是骑手、快递小哥的‘家’。”张亚开宗明义,介绍了中心的定位——聚焦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的综合性服务阵地,集管理、服务、凝聚职能于一体,全方位助力他们融入城市。随着张亚的脚步深入,服务的“立体图景”逐渐清晰:素养培育体系兼顾当下与未来,书法、手工等兴趣课让骑手在奔波中发现生活诗意;职业技能课聚焦配送路线优化、智能设备实操,让跑单更高效;与高校联动的学历提升通道,让不少骑手利用休息时间备考,为人生拓宽赛道。数字拓展与团建别出心裁,模拟暴雨天复杂路况配送、团队协作竞赛等活动,既练本事,又让骑手们熟络起来,悄悄织起群体的互助网络。

二、藏在细节里的温度

从心灵关怀到权益守护在心理服务专区,沙发上仿佛还留着骑手们释然的叹息。“订单超时的急、差评委屈的闷,心理咨询师一对一陪着唠,情绪就顺了。”张亚记得有位骑手走出咨询室时说“心里亮堂了”;而定期开讲的心理课,教的是“不让坏情绪耽误跑单和生活”。

法律服务则是实打实的“撑腰”。“有骑手遇劳务纠纷,中心联系律师跑前跑后协调,帮他讨回工资。后来他送锦旗,说在这儿找到‘娘家’。”张亚指向墙上的锦旗,红色绸缎上的字迹,是信任的见证。暑期“小候鸟班”的温情,藏在孩子们的画作里。“骑手忙得顾不上娃,中心请老师、志愿者辅导作业、搞活动,孩子笑了,家长跑单才踏实。”张亚指着墙上稚嫩的涂鸦,画里有“爸爸的电动车”和“红色的大房子”——那是孩子们眼里的中心模样。

三、从“临时歇脚点”到“延伸服务网”

贴近群体的需求响应走到休息区,几位外卖骑手正歇脚补水。“众包骑手没固定网点,这里就是他们的临时‘家’。”张亚指着充电设备和免费饮用水说,“饿了有热饭,累了能眯会儿,手机没电随时充,这些‘小需求’解决了,跑单才有力气。”对于快递小哥,服务早已跳出中心围墙。“他们工作集中在驿站,送完件回网点,中心就把政策、活动送到驿站去,哪怕不来中心,关怀也能‘找到’他们。”张亚翻着资料墙上的活动照片,快递小哥的笑脸格外真切。

四、服务者的坚守与思考

谈及服务的“得与失”,张亚坦诚道:“优势是离骑手近,他们的心思摸得透,总结的法子能成制度推广,常有兄弟单位来取经。”但难题也真切存在:“就说门口停车,电动车多到放不下,跟交管、城管磨了无数次才划上专属区域。为他们办事,再难也得啃下来。”聊到骑手的焦虑,他语气沉了些:“订单压力、收入波动、职业前景模糊,都容易让人慌。中心组织老骑手分享经验,鼓励大家学技能,但平台在心理建设上参与度太低——他们忘了,骑手心态稳了,服务质量才稳啊。”他盼着政策能再“推一把”,让平台真正扛起责任。

五、从“被服务者”到“建设者”

交流尾声,张亚站在愿景墙前,目光坚定:“我们不只是服务者,更要做组织者、引导者。”如今,不少骑手成了城市治理的“千里眼”,上报安全隐患、参与公益活动,“从被服务者变成建设者,他们在城市里找到价值,城市才更有温度。”临走时,团队瞥见中心近期的“迎七一骑手清凉节”筹备表:防暑物资清单、健康讲座时间表,目标栏写着“服务区域内无重度中暑受伤小哥”。这份把关怀刻进细节的用心,与“小候鸟”的画作、骑手送的锦旗一起,成了张亚团队深耕服务的注脚。

此次余杭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的探访,为研究数字零工心理脆弱性提供了现实案例。中心通过心理疏导和经验分享,为骑手们提供了情绪出口和互助平台,缓解了算法高压下的心理压力。张亚强调,平台应关注骑手心态,而非仅依赖数据。这表明,解决数字零工心理困境需基层关怀与平台责任双管齐下,让劳动者在奔波中有依靠,焦虑被看见。

撰文 | 龚静雪、钟禛

图片 | 龚静雪、任冠豪

审核 | 龚静雪 柯灵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龚静雪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1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