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8日讯(通讯员 涂玉洁 王燕桃 周衡星) 下午两点,骄阳正盛。博罗县寨岗村的青石板路被晒得发烫,却掩不住这里跃动的文化脉搏。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食品健康学院的师生们踏着热浪走进村落,忽然,一阵铿锵锣鼓破空而来——非遗传承人许友明的徒弟手中的鼓槌上下翻飞,每一声都像在叩击时光之门,让这座静谧的村庄瞬间沸腾。
图为博罗县寨岗村祥牛舞演出道具
聘书与责任:让非遗传承“活”起来
烈日当空,祥牛舞队伍的热情却比阳光更炽热。在宽敞的训练场馆里,食品健康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戎宝全将大红聘书郑重递到许师傅手中。传承人古铜色的脸庞泛起红光,双手接过聘书时微微颤抖——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让千年非遗永续传承的承诺。随着"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祥牛舞研学基地的揭牌,红绸飘落的瞬间,传统与现代在此交汇,古老的祥牛舞正踏着新时代的节拍焕发新生。
图为食品健康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戎宝全为祥牛舞传人颁发聘书
午后话传承:祥牛舞里的农耕记忆
避开正午的暑气,师生们围坐在训练场馆中。传承人将祥牛舞的故事娓娓道来:"当地的客家先民啊,把对土地的感恩都跳在这舞里了。"他指着褪色的牛角道具说:"春耕时的祈愿,秋收时的欢庆,都在这一俯一仰间。"队员们听得入神,仿佛看见烈日下的先民们挥汗如雨,用舞蹈诉说对自然的敬畏。
图为传承人为突击队成员讲解祥牛舞的相关故事
骄阳下的舞者:非遗在热土上跃动
下午三点的场馆闷热,但许友明的弟子们却精神抖擞。他们身着朱红舞衣跃入场地,顿时点燃全场。弯腰如牛耕沃土,腾跃似五谷丰登,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农耕文明的智慧。师生们不顾汗流满面,举着手机追逐拍摄,镜头里不仅有舞姿,更有一代代人坚守的文化魂。
图为祥牛舞传承人的弟子们为欢迎实践队成员而演奏祥牛舞曲
图为祥牛舞传人为实践队演绎祥牛舞
亲身体验:汗水中的文化传承
"来!试试这个动作!"在传承人的邀请下,队员们纷纷下场学习。起初笨拙的模仿惹得村民哈哈大笑,但随着一遍遍练习,年轻的身影渐渐跟上了节奏。汗水浸透了衣衫,但笑容却愈发灿烂。"原来在空调房里永远感受不到这种文化温度。"一名队员擦着汗说。这场烈日下的传承课,让非遗不再是遥远的传说。
图为祥牛舞传人教授突击队成员相关的表演动作
图为突击队成员们与祥牛舞传人一同表演祥牛舞
夕阳西斜,返程的车上尽是热烈的讨论。这场午后开启的非遗之旅,让师生们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走进田野,在汗水中感受,在互动中传承。当年轻一代主动接过接力棒,这曲传唱千年的农耕牧歌,必将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图为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食品健康学院三下乡团队集体合照
从午后骄阳到落日余晖,这场特别的非遗探访告诉实践队成员:真正的文化传承需要走出舒适区,在热土上感受,在互动中延续。探寻非遗技艺实践队用汗水浇灌文化之根,让祥牛舞这一活态遗产在新时代继续舞动,这正是对"保护非遗,传承文明"最生动的诠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涂玉洁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