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5日讯(通讯员 谢佳含、梁逸舟)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传统养老模式受挑战。在此背景下,国家力推养老金融与森林康养融合,惠州依托罗浮山、南昆山资源打造大湾区世界级康养地,但两县产业协同存政策、金融、需求等瓶颈,需探索“金融-康养-生态”闭环新路,为同类地区示范。2025年7月6日至7月12日,惠州学院金融康养团师生前往惠州市龙门县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永汉镇马星村等地对当地养老金融与森林康养产业开展为期7天的相关研究,以探索二者协同发展瓶颈与路径。
林海深处探康养与金融融合可能
7月6日,团队深入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开展调研。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6.93%,放眼望去,山峦被茂密的植被层层包裹,像是大自然精心编织的绿色绒毯,优越的生态环境让它成为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天然宝地。
在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团队的脚步遍布生态管理委员会、康养基地、民宿集群以及配套医疗服务设施。每到一处,成员们都仔细询问、认真记录。通过与景区管理者、康养项目运营方及游客的交流,团队深入评估了南昆山作为森林康养目的地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其与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结合的可能性。调研发现,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发展面临着客流量不足,品牌同质化严重等问题,这也与南昆山的地理位置有关,该地位于林海深处,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且森林康养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这里的空气十分清新,在这里度假对人的身体很好,但是感觉这里缺少治安管理,个人的人身财产安全难以得到保障”,采访的游客说道。
图为队员向居民进行访谈调研。丁树炜 供图
座谈会上论康养产业发展良策
7月9日,离开南昆山,金融康养团来到了永汉镇马星村,与马星村村委会书记、组织委员一道畅谈当地的森林康养产业与养老金融详情。
会上,金融康养团详细介绍了研究项目的背景、目标,以及耦合理论的核心思想,为大家打开了一扇新的理论之窗。村干部们则带着满满的热情,将马星村的基本情况娓娓道来,为团队述说着基本村情、人口结构,尤其是老龄人口的比例,产业发展现状、集体经济状况,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还有乡村发展规划中那些与康养、养老相关的美好设想。
双方围绕着如何盘活当地的生态、土地、文化等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康养产业;如何让养老金融真正下沉到乡村,贴心服务老年群体等关键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为团队理解基层实践和政策落地情况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也让大家对乡村康养产业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图为团队成员与马星村组织委员进行座谈。 谭钰清 供图
入户访谈听“银龄心声”
7月11日,团队前往榨前村开展实地调研。榨前村隶属于惠州市龙门县永汉镇,它安静祥和,有着浓厚的乡村生活氛围。在这里,团队成员们采取入户访谈的形式,走进当地老年人的家中,与他们面对面拉起了家常。
“大爷,您现在的养老保障怎么样啊?”“阿姨,平时看病方便吗?”“对于养老储蓄这些,您有啥想法不?” 调研人员们耐心又细致,从养老保障、医疗健康、日常照料,到精神文化、社会参与,再到对“养老金融”和“森林康养”的认知与期待,一一询问。
老人们打开话匣子,说出了自己最真实的需求:有的希望养老保障能更完善些,有的期待医疗服务能更便捷些,还有的对森林康养充满好奇,想知道能不能有适合自己的服务形式和价格。这些来自最基层的“银龄心声”,如同珍贵的宝藏,成为研究养老金融与森林康养协同发展的核心依据,为精准对接需求、设计有效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团队成员向居民进行走访调研。 蔡心韵 供图
“龙门县的森林康养产业拥有着无限潜能。”,此次调研不仅为惠州学院金融康养团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也是为探索养老金融与森林康养协同发展结合点提供思路。团队成员表示,将尽快整理分析调研数据,形成技术建议报告反馈给当地相关部门和企业,为惠州市打造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基地献出绵薄之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子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