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盛夏,青春“践”行——云南师范大学数学文化科普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31 12:2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秦叶梅   阅读 3.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秦叶梅)栀子花香与蝉鸣交织的夏日,一群青年大学生整理行装,满怀热忱奔赴乡野与纯净灵魂的邀约。教室里粉笔灰落作知识初雪,田垄间童言洗涤蒙尘初心——这场以青春为薪的双向奔赴,他们燃微光点亮渴望,亦被澄澈眼眸照亮。7月8日-21日,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数学文化科普团共95名志愿者前往昆明市宜良县九乡小学、东川区集义街道铜源社区、曲靖市会泽县钟屏街道泽兴社区与红石岩社区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草坝镇前进小学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云南师范大学数学文化科普团合照

开营仪式展未来,支教四点一线牵。

7月8日,四个支教点同步举行开营仪式,各支教点相关领导出席并致辞,指出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难得的契机,鼓励青年大学生锤炼勇毅进取的品质、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志愿团代表介绍,本次支教活动围绕教育教学、学生成长、素质拓展等多方面展开:精心设计课程体系,开设特色课程,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兴趣与综合素质;注重交流合作与经验借鉴,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互补,力求让学生在知识、技能、品德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图为云南师范大学数学文化科普团开营仪式

数海探秘传薪火,趣苑寻知启童蒙。

7月9日至10日,数学文化科普团在四地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数学主题活动。志愿者们简述数学发展史,带小朋友们走进数学奇妙馆;举办数学游园会,让小朋友们在汉诺塔、九连环、华容道等数学模型中感受数学魅力,开展数字飞花令、数独入门课、骰子的秘密、拓扑魔法等趣味小游戏,让小朋友们在玩中探索数学的奥秘。

▲图为云南师范大学数学文化科普团开展数学趣味课程

科普探秘播新种,研学寻趣润童心。

7月11日,数学文化科普团在四地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科普研学活动。志愿者们科普农业、微观世界、人工智能等知识,带小朋友们走进科学大观园;组织地理旅行、探究植物等活动,让小朋友们在绘画家乡、制作植物拼贴画、创作墙绘中感受自然与人文之美;介绍常见金属,开展科学实验,让小朋友们在实践中探索世界的奥秘。

▲图为云南师范大学数学科普团开展人工智能科普课程

心育护航助成长,安全教育筑防线。

7月12日,数学文化科普团在四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通过你比我猜小游戏、情绪管理、心理团辅、夸夸我自己、友情管理等课程,引导小朋友们认识自我、管理情绪、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借助绘本课《牙婆婆》《不再害怕尝试》,以及人生拍卖会、我的梦想分享等,让小朋友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其规划意识。在安全教育领域,围绕校园安全、消防安全、看不见的危险、认识身体语言等内容展开,同时通过黏土课《蘑菇“菇”事》科普毒蘑菇知识,以“身体静默保卫战”讲解免疫系统,全方位守护小朋友们的健康成长。

▲图为云南师范大学数学文化科普团开展食品安全课程

古韵传承润童心,文脉赓续育新苗。

7月13日,数学文化科普团在四地开展了精彩纷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志愿者们在宜良为小朋友们展示彝族舞蹈,介绍全球文化多样性,讲解二十四节气与李白等诗人的故事,引导小朋友们尝试诗歌创作与赏析;在会泽带小朋友们认识少数民族,了解国画与象棋文化;在蒙自给小朋友们介绍各民族的分布、饮食、住房与节日习俗,同时开展剪纸、植物拓印、百福图等传统手工体验活动,让小朋友们全方位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为云南师范大学数学科普文化团开展剪纸课程

红色光影忆峥嵘,团结故事润童心。

7月14日,数学文化科普团在宜良、会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主题活动。在宜良,播放红色电影,为学生讲解电影背景及相关历史,让小朋友们在光影中感悟峥嵘岁月;在会泽,分享狼牙山五壮士、王二小放牛等红色故事,让孩子们在故事中增强爱国情怀。

▲图为云南师范大学数学文化科普团开展红色教育课程

言语传承文明,通语凝聚人心。

7月15日,数学文化科普团在四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普通话推广活动。志愿者们讲解普通话知识,带小朋友们夯实拼音基础;通过正反话、词语接龙、绕口令等趣味游戏,让小朋友们在互动中提升表达能力;组织手抄报绘制、礼貌用语学习、普通话使用情况调研等活动,让普通话融入学习与生活。

▲图为云南师范大学数学文化科普团普通话推广活动合照

绿韵童心传理念,环保新风润幼苗。

7月16日至17日,数学文化科普团在宜良、会泽和蒙自开展了丰富的环保知识科普活动。志愿者们通过废品回收课、废品手工创作等活动,带领学生用废弃塑料品、蛋盘等材料制作笔筒、装饰物,传递垃圾回收利用意识;介绍地球环境现状与世界十大环境问题,阐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讲解可持续发展理念及相关能源知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同时详细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指导学生掌握分类方法,共同守护绿色家园。

▲图为云南师范大学数学文化科普团开展绿色环保课程

铜韵寻踪承壮志,红魂铸心励青春。

7月18日,数学文化科普团在东川铜文化博物馆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精神”主题调研活动。志愿者们聆听铜矿开采历史,了解矿工们如周青标般以身殉职的英雄事迹;探寻早期铜冶炼方法与“铜政”治理模式,观摩“滇铜京运路线图”,感受滇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欣赏镇馆之宝“莲年如意瓶”,体悟铜文化的独特魅力,在重温历史中感悟红色精神。

▲图为云南师范大学数学文化科普团调研活动合照

彝韵寻踪承文脉,青春探源续华章。

7月18日,数学文化科普团在宜良县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开展了深度的彝族文化探寻活动。志愿者们聆听彝学文化传承人讲解彝族的历史渊源与文化特色,从民俗传统到文化遗产深入了解;通过黑板上的彝语歌曲、地名解读,感受《北京的金山上》彝语版的独特韵律与彝语地名的丰富内涵;还聆听了传承人现场演唱的彝语歌曲,在悠扬曲调中体会彝族音乐文化的魅力,近距离触摸彝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图为云南师范大学数学文化科普团调研活动合照

巧手裁春传技艺,匠心筑梦润童心。

7月19日,数学文化科普团在宜良、会泽和蒙自开展了丰富的手工与民俗文化主题活动。志愿者们带领小朋友们体验剪纸、黏土、扭扭棒、植物拓印、折纸等手工创作,感受指尖艺术的乐趣;在宜良,通过图片、视频介绍宜良花灯节的起源、发展,通过花卉展销、非遗展示、滇剧展演、特色美食等特色内容,讲述其从明代军屯花市到现代文旅盛会的变迁,随后指导小朋友们亲手制作花灯,让小朋友们在实践中领略传统民俗的魅力。

▲图为小朋友们制作的花灯展示

跃动青春强体魄,趣享运动绽活力。

7月20日,数学文化科普团在宜良、东川、会泽和蒙自开展了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志愿者们组织常规体育课,提升小朋友们的基础体能;安排休闲运动项目,让小朋友们在轻松氛围中享受运动乐趣;举办趣味运动会,通过各类趣味体育游戏,让小朋友们在欢笑中增强体魄。

▲图为云南师范大学数学文化科普团趣味运动会合照

本次志愿服务活动数学学院的小“数”苗志愿者分别去往了4个乡村支教点,服务覆盖人群534人,累计服务人次6406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7736小时。经过十四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不仅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着信念与理想,在与不同人群交往中增进理解与尊重,更重要的是深刻认识到教育的力量与生命的价值,同时也认识到乡村发展与非遗传承息息相关。志愿团将不断探索,提升专业能力,争取今后服务好更多人群,并向广大青年讲好云南非遗故事,在非遗传承中挺膺担当。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虽已告一段落,但数学学院小“数”苗志愿者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脚步永不停歇。志愿团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思政理念,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实践心得体会

真正的教育不是单方面的灌输,而是双向的成长。孩子们教会我用纯净的眼光重新发现汉字中蕴藏的古人智慧,而我也在传递安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了用更柔软的方式触碰他们稚嫩而敏感的心灵。

——2024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本科生 吴静

在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我见证了他们从羞涩到自信的蜕变,也被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的心灵所治愈。支教不仅是我给予孩子们知识,更是他们教会我如何以更柔软的心去感受生活,用更坚定的信念去传递温暖。

——2023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本科生 肖敏

支教从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一场相互的照亮。我们带去的或许只是片段的知识,他们回馈的,却是对“何为珍贵”最本真的答案。——2024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本科生 张怡敏

有时候,哪怕只是一点温暖的陪伴、几句耐心的引导,就如同在一片肥沃却尚未开垦的心田里,播撒下希望的种子。这些种子会在时光的滋养下,慢慢生根发芽,绽放出梦想的璀璨光芒。

——2022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本科生 刘蕊

知识若不能融入生命的体验与情感的共鸣,终将是孤独的符号;当逻辑的严谨、艺术的灵动与心灵的柔软在课堂上如彩虹交汇,教育才真正回归了启迪童心的本质——它本应如此多彩,如此轻盈。

——2024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本科生 王毅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秦叶梅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0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