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的清晨,薄雾还未散尽,伴随着天边第一缕微光晕染,孩子们已经走上了通往学校的田间小路。在这片充满希望地土地上,许昌学院法学院的支教故事已续写了九年。
那里,一群身着队服、佩戴团徽的许院青年正穿过晨雾与田埂,肩上沉甸甸的行囊里装着的不仅是普法教材与宣传手册,更是一份跨越九年的青春承诺。九年来,这支队伍的队员换了一代又一代,但那份对乡村孩子的法治关怀与赤诚初心,却从未改变。
一、 九年坚守:从莲城到花都的初心接力
01 信筏为舟: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
“杨老师,您什么时候能再回来看看我们?”2025年初夏,一封字迹稚拙、带着泪痕的信,送到许昌学院法学院杨晨同学手中。一年前,他在十室小学的法治课上告诉孩子们:“法律是守护你们的铠甲。”这句承诺,如今化作了他归程的车票。当杨晨的身影重现校门,二年级的博文如离弦之箭冲进他怀里。教室里瞬间沸腾,孩子们簇拥着他,争相展示新得的奖状,复述他教过的维权口诀:“遇事莫慌,法律帮忙”;屏幕那端,往届队员许佳慧的视频通话忽然接入,一年级的小陈欢呼雀跃:“小许老师,我想你了!”这一刻,九年的坚守与牵挂,在重逢的泪光与欢笑中,变得无比具象。
02 薪火相传:微光汇聚成星河
自2017年盛夏,“情暖童心,携法同行”实践队携手鄢陵县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马栏镇英才学校埋下“情系留守,爱暖童心”的种子,九年光阴荏苒,这支队伍的足迹,从鄢陵县马栏镇到望田镇、安陵镇,最终深深扎根陶城镇十室小学。累计170余名法学院学子,怀揣着同一份初心,年复一年接力奔赴。他们与鄢陵县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双工联动”模式从未断连——大学生志愿者与专业社工师、心理咨询师紧密协作,两股力量拧成一股绳,做好一件事。正如2018年队长付安南的感悟:“一个人的力量微茫,但一群人的接力坚守,能让法治的星火照亮孩子们看世界的窗”。这朴素的信念,已成为九年从未褪色的约定——不是一个人的孤勇,而是一群人的坚定;不是一时的热忱,而是一代代的传承。每次重读这段话总能从字里行间触碰到前辈们初心的温度,九年沉淀便成了队伍里最坚韧的筋骨。
图为支教队九年间的实践记录
二、 法润乡野:在童心播种正义的种子
01 田间普法:法律知识乘着乡音飞翔
七月的玉米地蒸腾着热浪,树荫下却是一方别开生面的普法课堂。一张方桌、几块红瓤西瓜、一条横幅,就是舞台。队员买宇辰、王家麒用地道的河南方言开嗓:“恁白搁这儿装糊涂!借钱不还,《民法典》第667条管得严着嘞!这叫借款合同义务!”一段原创普法相声《当“法”遇上“豫”》,将枯燥法条化为鲜活故事和阵阵欢笑,防诈骗口诀伴着瓜香,深深沁入纳凉乡亲的心田。
云端直播间同步沸腾。鄢陵籍外出务工者弹幕刷屏:“听见家乡话,心里真热乎!娃儿们学点法,好!”短短几十分钟直播,点赞破两万。当法律知识以如此“接地气”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十室村的黄昏便多了一份法治回响的厚重。
02 模拟法庭:稚手托起正义的天平
“嘭!现在宣布法庭纪律!”四年级学生小常身着略显宽大的法袍,神情庄重地敲下法槌。一场由真实校园纠纷改编的“电话手表失窃案”模拟庭审,在简陋的教室庄严上演。公诉席上,“小检察官”条理清晰地指证“非法占有”;辩护席前,“小律师”为“被告人”据理力争;少年“被告人”真诚陈述悔意:“我看见手表时心慌了,知道错了……”
两周前,这些法律概念对孩子们还如天书。队员们匠心独具,将《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条款拆解融入日常:课间争执变身“侵权案例”,走廊奔跑引申“安全注意义务”。当“审判长”依据“事实”宣判“缓刑考察”——那一刻,公平正义的种子,已在幼小的心灵破土萌发。这不仅是情景模拟,更是一次深刻的法治启蒙和公民意识培养。
03 专业赋能:法治暖流浸润乡土
面对乡村法治基础相对薄弱的现状,支教队充分发挥法学专业优势。队员们利用课余和家访时间,深入十室村农户家中,聚焦村民关心的热点:用通俗语言讲解《反家庭暴力法》,揭露养老诈骗常见套路,解读《劳动法》保障务工权益。他们将专业的法律语言,转化为乡亲们听得懂的“家常话”,让法治的暖流真正浸润乡土,助力基层治理。
图为队员们为村民普法。陈首佳 供图
三、 情暖童心:共筑成长的希望之桥
01 城乡共织:“蓝天下”的童心交响曲
夏日的阳光里,一份跨越城乡的温暖约定正悄然启幕,第三届“童在蓝天下·携手赴未来”城乡儿童结对关爱活动在十室小学火热上演。城乡孩子携手参加趣味运动项目,汗水与笑声交织,瞬间消融了距离。这份温暖的背后有迹可循:活动前夕,许昌市的同学们通过义卖筹集善款,精心购置的铅笔盒、作业本,随车队驶向十室,成为连接城乡童心的“信物”。运动会不仅是欢乐的海洋,更是社会责任和友爱的实践课堂。
02 守护成长:为纯真筑起法治铠甲
以专业为经,以温情为纬,在“女童保护”与“儿童安全”的课堂上,支教队员化身安全守护者:通过“我说你指”趣味游戏认识身体隐私部位,借助情景模拟剧学会对不当接触勇敢说“不”。支教队员们将严谨的法律知识化作细雨春风,悄悄融入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将维权热线化作成孩子们掌心的“安全魔法”,当“12338”被孩子们一笔一划地抄写在笔记本扉页,法治的铠甲,已然悄悄披挂在他们的纯真年华之上。这堂课,关乎对自我身体的尊重,更筑牢用法律武器捍卫安全的意识和能力。让每一颗童心都能在安全的怀抱里,无忧生长,向阳绽放。
图为支教队与孩子们的大合照。 王家麒 供图
结语:爝火长明,照亮振兴征途
暮色浸染操场时,博文妈妈将甜瓜塞进队员行囊:“娃娃们天天蹲路口等你们”;金晖掠过展览墙:法治手抄报上天平闪耀,梦想树上贴着“当法官”的绿叶——这场持续九年的“情暖童心,携法同行”之旅,远不止于知识的传递。当田间地头的普法方桌支起法治的信仰,当模拟法庭的稚嫩宣判诠释公平的重量,当受伤的麻雀在合力救护下重归天际,当跨越山海的思念化作年复一年的坚定归程……“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青春与童真相遇的这片沃土上,法治的根系已深扎,希望的嫩苗正茁壮。
九年星火,赓续相传。这簇始于莲城许昌的法治微光,在鄢陵乡野的坚守中愈发炽亮。它不仅温暖了留守儿童的童年,更以专业之力赋能乡村,将法治火种深植在孩子们心间。 许昌学院法学院的青年学子们,以实际行动响应时代号召,将“小我”融入“大我”,在"自讨苦吃"的奉献中淬炼成长,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上,奋力书写新时代青年的灿烂华章。(买宇辰、王家麒、刘楚依)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楚依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