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科普实验点亮乡村校园科学之光——武汉大学“泉塘筑梦”支教队特色课程之一

发布时间:2025-07-28 21:5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潘雯婷 孙小媛   阅读 9.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8日讯(通讯员 潘雯婷 孙小媛)化学趣味实验对于大城市的孩子们而言可能是学校科技活动的一个小项目,或者是某个大学开放日的一次观摩,又或者是校外培训班的一次课程,普通而平常。但对于那些留守在农村的孩子们而言,可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鲜事。更不要说亲手操作、亲眼见证了。2025年7月的暑期托管季,湖北黄石市阳新县白沙镇潘祥完小的校园里格外热闹。武汉大学“泉塘筑梦”支教队在此开展支教活动期间,响应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的通知,为一至六年级的同学们精心开设了化学科普实验,通过一系列奇妙的实验现象,让乡村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化学世界的独特魅力。

(图为小朋友观察实验现象 泉塘筑梦支教队摄影组供图)

课堂上,支教队员们带来了三个精心设计的以糖类知识为主线的科普实验,让孩子们在观察与互动中沉浸式体验科学的乐趣。在“红绿灯”实验中,孩子们在支教队员的指导下剧烈震荡实验水瓶,瓶中原本溶解在自来水中的色素在葡萄糖和碱液的作用下变幻出红、绿、黄等色彩,宛如一盏神奇的“化学红绿灯”在眼前交替闪烁,孩子们纷纷发出阵阵惊叹;“法老之蛇”实验更是引发全场欢呼,当蔗糖和小苏打的混合粉末在加热后逐渐膨胀,一条棕黑色的“蛇形”物质缓缓“生长”而出时,欢呼声和尖叫声不绝于耳,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隐形书信”实验是让孩子们在白纸上用葡萄糖溶液书写,待字迹干透后,用高温使字迹显现。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写下自己的密信,仿佛自己就是战争年代中的地下工作者在传递消息,也了解到了革命战争中地下工作者的智慧与艰辛。

(图为科普实验相关照片 泉塘筑梦支教队摄影组供图)

“以前只在课本上见过科学实验的图片,今天亲眼看到液体变颜色、‘小蛇’长出来,觉得化学太神奇了!”六年级学生兴奋地说。实验过程中,支教队员们一边指导一边讲解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让孩子们在趣味体验中不仅收获了惊喜,更埋下了探索科学的种子。

(图为小朋友书写的“密信” 泉塘筑梦支教队摄影组供图)

武汉大学“泉塘筑梦”支教队指导教师丁老师表示:“对于乡村孩子来说,亲手参与实验、亲眼见证科学现象,是感受知识力量最直观的方式。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科普实验课堂,让孩子们发现科学并不遥远,在他们心里埋下一颗科学的种子,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此次实验课负责人、支教队长潘雯婷表示,乡村地区的素质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科学实验类课程尤为缺乏。“泉塘筑梦”支教队将继续开发更多这样的科普实验特色课程。将‘小小科学家’等武大化院为中小学生专门开设的科普实验带到乡村,让更多乡村孩子能在科普实验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兴趣。”

(图为五年级小朋友科普实验合照 泉塘筑梦支教队摄影组供图)

据悉,武汉大学“泉塘筑梦”支教队已连续多年在潘祥完小开展支教活动,通过定制化的课程设计和真情投入的教学服务,为乡村教育注入青春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高校学子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潘雯婷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9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