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青春使命,共筑生态与人文之美 —— 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盛夏知行团三下乡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25 23:1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陆奕诺   阅读 1.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6日讯(通讯员 陆奕诺、刘昱含、姜茜雯、朱治宁、殷佳瑞)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盛夏知行团于2025年7月13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先后前往峡山水库管理局、峡山绿康源养老院、王家庄街道、卢志英烈士故居及峡山雨林生态科普馆,通过生态保护宣传、敬老爱老服务、社区环境治理、红色文化学习及生态科普教育等活动,在实践中感悟责任与担当,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站:峡山水库管理局——守护生命之源,共筑生态屏障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源地就是守护未来。盛夏知行团首站来到峡山水库管理局,深入学习水库生态知识,了解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

(图为实践队员们于峡山水库合影)

水库生态知识普及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详细了解了峡山水库的生态系统构成。作为潍坊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峡山水库不仅承担着供水功能,还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水库周边湿地是众多鸟类、鱼类的栖息地,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链。团队成员认真记录水库的水质监测数据、生态修复措施,并学习了如何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方式维护水库生态平衡。

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宣讲

(图为实践队员与水库管理局领导合影)

“哪些行为会对水源地造成污染?”“如何避免人为破坏?”针对这些问题,管理局工作人员为团队讲解了《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强调禁止在水源地周边进行非法排污、倾倒垃圾、滥用农药等行为。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水源地保护不仅需要政府监管,更需要公众的共同参与。

呼吁公众监督,共护碧水清波

活动最后,团队成员在库区周边开展环保宣传,向游客和附近居民发放水源地保护手册,呼吁大家从自身做起,减少污染行为,并积极参与水源地监督保护。

第二站:峡山绿康源养老院——敬老爱老,传递温暖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盛夏知行团的第二站来到峡山绿康源养老院,开展“青春暖夕阳”志愿服务活动,为老人们送去关爱与陪伴。

(图为实践队员们于敬老院前合影)

陪伴谈心,倾听岁月故事

“爷爷,您年轻时是做什么工作的?”“奶奶,您喜欢听什么歌?”团队成员分组与老人们聊天,倾听他们的人生经历。一位90岁高龄的老党员讲述了自己年轻时参加革命的故事,让队员们深受感动。音乐学院的同学还发挥专业特长,为老人们演唱经典红歌和戏曲选段,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协助劳动,传递爱心

(图为实践队员帮助整理敬老院设施)

除了精神陪伴,团队还帮助养老院打扫院区卫生,擦拭门窗、整理花坛,让老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整洁舒适。此外,队员们协助搬运米面粮油等爱心物资,并参与养老院的日常服务工作,体验护工人员的辛勤付出。老人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保障,更是精神上的关怀,能做的或许不多,但哪怕只是陪他们聊聊天,也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第三站:王家庄街道——垃圾分类在行动,共建绿色社区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在王家庄街道,盛夏知行团开展了“垃圾分类,青春助力”环保实践活动,推动社区环境治理。

(图为实践队员们于王家庄街办合影)

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街道工作人员为团队详细讲解了垃圾分类标准及处理方式,重点区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团队成员通过互动问答、实物分类练习等方式加深理解,并认识到垃圾分类对减少污染、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意义。

社区清洁行动

随后,团队分组对街道周边的垃圾进行全面清理,重点捡拾塑料瓶、废纸、包装袋等废弃物。炎炎烈日下,队员们手持垃圾夹和环保袋,认真清扫每一个角落。清理完成后,大家按照分类标准将垃圾投入对应的收集容器,并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以前觉得垃圾分类很麻烦,但今天亲手分拣后,才发现只要养成习惯,其实很简单。”一位社区居民在队员的讲解下,表示今后会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团队成员也深刻体会到,环保不是口号,而是需要每个人从点滴做起的实际行动。

第四站:卢志英烈士故居——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盛夏知行团来到卢志英烈士故居,通过参观学习,重温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汲取奋进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们于烈士故居前合影)

聆听英雄故事,感悟信仰力量

在纪念馆内,团队成员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卢志英烈士的生平事迹。从接受新思想、投笔从戎到加入中国共产党,卢志英在不同历史时期为革命事业奋斗,即使在狱中仍坚贞不屈,最终英勇就义。馆内陈列的文物、照片和手稿,无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让队员们深受震撼。

第五站:峡山雨林生态科普馆——探索生态奥秘,助力绿色发展

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团队来到峡山雨林生态科普馆,探索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融合之道。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雨林科普馆内合影)

工业遗迹与生态的完美融合

科普馆由旧厂房改造而成,既保留了工业遗迹的历史感,又融入了现代生态元素。团队成员仔细观察场馆设计,学习如何通过生态修复让工业遗址焕发新生。馆内的热带雨林馆、沙生植物馆等展区,展示了多种植物的生长状态,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态科普,践行绿色理念

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团队了解了雨林生态系统的运作原理,以及生态馆在科普教育、乡村旅游中的重要作用。生态保护不是孤立的工作,而是可以与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相结合的。这样的模式值得学习和推广。

结语:青春践行使命,奋斗成就未来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盛夏知行团走进水库、养老院、社区、红色教育基地和生态科普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队员们不仅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深刻体会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未来,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子将继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投身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陆奕诺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6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