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瓷都红色根脉,锻造航空报国红心——南昌航空大学孝彭书院“红心强五”实践队赴景德镇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23 19:5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段杭晴   阅读 844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2025年7月初,南昌航空大学孝彭书院“红心强五”实践队赴景德镇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实践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考察江西的足迹,深人千年瓷都和航空一线,通过"学、思、践、行"四位一体的实践模式,在体验中传承千年文脉的匠心精神,在行走中感悟大国重器的时代担当,在城市中探寻红色基因的赤诚血脉,在历史中致敬光荣人物的不朽风骨。

沿着习总书记的足迹—做听党话跟党走的新时代青年

孝彭书院“红心强五”实践队沿着习总书记考察江西的足迹,深入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和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主题实践,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图为交流座谈会现场照片 

▲图为御窑博物馆参观照

实践队走进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深入南麓遗址、陶瓷博物馆和明清窑作群,通过实地探访与专题学习,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实践队成员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担当文化传承的使命,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青春力量。在昌飞集团,实践队深入生产一线,实地感受我国航空工业从"制造"迈向"智造"的跨越。在与昌飞集团工作的南昌航空大学校友座谈会上,校友们带领实践队队员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指示。校友们表示,正是在党的领导下,昌飞人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突破。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殷切期望,坚定不移跟党走,勇做技术创新的攀登者,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追寻红色足迹——在革命旧址中传承红色基因

瑶里古镇,这片浸润着革命热血的红色沃土,是“瑶里改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地。1938年初,陈毅同志在程氏宗祠主持召开抗日动员大会,在宏毅祠主持完成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重大历史使命,为华中抗日战场输送了钢铁力量。瑶里改编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之一,推动了皖赣边区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成为江西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之一。这段光辉岁月,为千年瓷都注入了永恒的红色基因。

▲图为瑶里改编纪念碑参观照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实践队赴景德镇瑶里古镇,在红色热土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实践队先后参观了瑶里改编纪念碑、新四军驻址宏毅祠、陈毅旧居等革命遗址。在程氏宗祠,队员们通过历史文物和影像资料,深切感受当年抗日救亡的热血场景;在宏毅祠,斑驳的墙壁和简朴的陈设再现了红军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的峥嵘岁月;在新四军瑶里改编展示馆,珍贵的历史文物生动展现了革命先辈的艰苦斗争。在瑶里改编纪念碑前,实践队肃立宣誓,高呼“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铮铮誓言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实践队员们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精神,当好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用青年话语讲好党的革命故事。

聆听战火记忆——做赓续红色血脉的青春践行者

上世纪60年代,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应越南劳动党和政府的请求,先后派出32万余人次的工程兵、高炮兵等部队入越参战,执行防空作战和国防工程建设等任务。在历时8年的抗美援越战争中,中国军民与越南人民并肩作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越友谊的壮丽篇章。

▲图为军功章里的峥嵘岁月

▲图为老兵的致意 

在景航社区的走访中,实践队拜访了丁党华和田德交两位抗美援越老兵。虽已年过八旬,两位老兵却早早换上了整洁的白衬衫,将珍藏的军功章郑重佩戴在胸前,以最庄重的姿态迎接来访的实践队员。泛黄的勋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祖国没有忘记我们!”老兵紧握队员们的手激动地说道。交谈过程中,丁党华老兵小心翼翼地取出珍藏多年的老照片,指着泛黄的影像追忆战场上的生死时刻,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临别时,老人们执意将队员们送到门口,久久挥手目送,那份不舍与期盼令人动容。老兵们用他们的故事和情怀,将红色基因传递给新时代的青年,让爱国主义精神在传承中焕发新的光彩。这一幕幕场景,让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老兵们对祖国的赤诚之心,也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青春力行担使命——在躬身实践中绽放青春光芒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特别是要有心系乡土、情系乡亲的青年人才。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殷切嘱托,指明了青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作用。实践队走进景德镇市社区,开展“航空筑梦·漆彩传情”暑期实践活动。通过“科技蓝”“非遗彩”行动,将航空科普、非遗体验融入儿童成长课堂,为社区注入青春活力,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图为课堂里的童趣瞬间

在童宾社区,实践队沉浸式航空科普课堂。通过动态PPT、影像资料,生动讲述中国航空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奋进历程,激发孩子们对科技强国的向往。在模型拼接环节,孩子们与实践队员协作组装飞机零部件,在动手实践中理解飞机构造,航空报国的种子悄然生根。在御窑社区实践队以漆画工艺为切入点,带领孩子们制作漆扇、绘制帆布包。孩子们将天马行空的想象融入传统技法,素白扇面在水中晕染出青花般的纹样,帆布包上跃动着他们有漆彩绘制的航空梦。活动不仅丰富了乡村儿童的文化生活,更探索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实践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时代内涵,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青春活力。

砥砺青春报国志——在知行合一中书写新时代答卷

孝彭书院“红心强五”实践队以脚步丈量赣鄱大地,用初心镌刻青春答卷。从陶阳里千年窑火的文明传承,到昌飞集团“航空报国”的匠心锻造;从瑶里红色热土的信仰洗礼,到抗战老兵口述历史的血脉赓续,实践队以“陶瓷青”对话历史,以“航空蓝”逐梦未来,在“大思政课”的生动实践中实现了思想淬炼与精神升华。站在革命先辈奋斗过的红土地上,实践队全体成员庄严承诺:必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红心”铸就忠诚,以“强五”精神砥砺担当,将实践感悟转化为“航空报国、强国有我”的行动自觉,让青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段杭晴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3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