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郑咏诗、林嘉静)7 月 20 日,是“新芽”社会实践服务队此次三下乡活动的最后一天。当天,服务队再次走进三华村,围绕“修旧如旧”技术与三华村公共服务展开调研。通过与广州民俗博物馆工作人员交流、在三华村向村民发放问卷并进行访谈,为这段充满意义的调研之旅画上圆满句号,而这段旅程的故事,要从 7 月 15 日的那次踩点说起。
7 月 15 日,为确保后续调研工作顺利开展,调研组提前赶赴三华村进行实地踩点。抵达后,调研组先向当地工作人员详细说明调研的目的、内容及行程安排,顺利完成报备手续,为后续工作铺平道路。报备结束后,调研组成员沿着村内的巷弄开始了细致走访,还注意到巷子里有一处棚子,里面展示了“修旧如旧”的相关技术,这让调研组对村里的情况有了更具体的了解。通过此次踩点,调研组熟悉了村内的路线布局,更明确了调研的重点方向,为团队全员到齐后能有条不紊地带领大家走访关键点位奠定了基础。
▲图为队员们走访巷子的场景
调研收官当日,细雨霏霏。调研团队冒雨前往坐落于花都区三华村的广州民俗博物馆 —— 其前身为建于清代同治二年的资政大夫祠,是广州规模最大的古祠堂群,以砖木结构、陶塑瓦脊、锅耳山墙为建筑特色,砖雕、石雕、木雕、灰雕等装饰艺术遍布厅堂。队员们沿回廊檐下缓步考察,重点观察了两座花岗岩牌坊及灰塑等的保存与修复状况,随后就“修旧如旧”技术访谈咨询工作人员,得知馆内修复遵循“最小干预”原则,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为相关保护工作提供了参考。
▲图为队员参观博物馆的场景
随后,团队回到三华村,继续围绕公共服务展开调研。在发放问卷和访谈过程中了解到,村内基础医疗设施如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满足日常小病需求,但专科资源匮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覆盖基本到位,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满足社保等附加条件,存在一定门槛。同时,本地人与外来人口的反馈存在差异,本地人对现有服务满意度较高,认为契合生活习惯,外地人则更关注医疗资源扩容、教育政策简化等问题,希望获得更均等的公共服务支持。此外,三华村的祠堂在“修旧如旧”后,每逢节假日会举行粤剧表演等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图为队员和村民交谈场景
回顾这两次在三华村及博物馆的调研,从最初的踩点熟悉情况,到如今收官日的深入探究,团队收获满满。在 “修旧如旧” 技术应用方面,广州民俗博物馆所践行的 “传统工艺 + 现代技术” 融合模式,为乡村历史建筑保护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针对三华村公共服务的短板,团队建议积极引入优质医疗资源开展合作,通过专家坐诊、远程诊疗等方式弥补专科资源不足的问题,切实推动公共服务向均等化迈进,让不同群体都能共享发展成果。
“新芽” 们的三下乡之旅虽迎来尾声,但那些在古村巷弄里收集的心声、博物馆里触摸到的历史温度,早已化作关于古村保护与发展的滚烫思考。队员们带着调研中沉淀的建议离开,却把对这片土地的关注留在了这里。愿这些凝聚着实践智慧的思考,能成为三华村前行路上的微光,让百年古村在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的交响中,续写更璀璨的篇章。
▲图为队员在三华村的合影
与此同时,这段经历也成为 “新芽” 们成长路上的宝贵养分。他们将带着此次调研的收获,在青春的赛道上继续为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蓄力奔跑,让这份来自古村的实践感悟,成为驱动未来行动的持久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洪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