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塑山河:青年志愿者以粘土课让“两山论”扎根童心

发布时间:2025-07-20 19:4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柯余龙 谢联归   阅读 8.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谢联归)一团棕色粘土在陈同学手中灵活翻飞,转眼间便化作一座坚实稳固的“木拱桥”,静静卧在“家旁小河”边。他笑着介绍:“这是我家旁边的小河,水特别清澈,河上还架着一座木拱桥呢。”

7月18日,在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洋港镇的支教课堂上,这样的场景正在上演——武汉轻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花朵计划”志愿服务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们,用一堂别开生面的粘土手工课,让乡村孩子们心中的创意与思考,塑成了心中家乡的绿水青山。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美丽的家乡。”志愿者符可欣与和丹以当下生态现状危机为切入点,精心设计出一系列环境“病历单”,向孩子们生动传达“亲手守护身边的绿水青山”的理念。孩子们心中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柯同学在看到这些生态病历单后深有感触:“看到这些病历单,才发现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如此脆弱。”

但抽象的危机警示,还需具象化的实践来承接。志愿者们以粘土为媒介,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转化为可动手实践的创意活动,用童心与创意搭建起当下与未来的桥梁。孩子们在鼓励下尽情发挥想象,连绵的高山、清澈的河流、芬芳的花草、活泼的小动物……一件件充满童趣和生命力的作品跃然眼前。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与动手能力,更让他们主动萌发了参与家乡生态保护的意愿。

这场让孩子们乐在其中的粘土实践并非偶然,而是志愿服务队对乡村儿童美育与环保意识培养的深度思考。团队精心设计粘土手工课这一创新载体,巧妙将“两山论”转化为孩子们可触摸、可感知的互动实践,使其成为孩子们指尖可触摸、心灵可感知的生动叙事。志愿者符可欣表示:“我们设计这门粘土课,就是想让生态知识可触可感。当孩子们亲手将心中最美的家乡山水‘建模’出来,那份对绿水青山的珍爱,就不再是书本上的口号,而是扎根在指尖和心田的真实力量。”

这场跃动着童趣与创新的粘土实践,生动印证了“理念认同植根于生活体验,价值传承依托于情感共鸣”的深层逻辑。孩童们制作的粘土作品,正是绿色发展共识的雏形;青年躬身实践的思考,则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以​童心唤醒生态自觉​​,以​​创新点燃绿色希望​​,中国乡村永续发展的画卷,正在这般​​知行合一的破壁生长​​中铺展延伸。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谢联归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8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