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圈|纹承五千载:“奕奕中纹”团队解码大汶口文明印记

发布时间:2025-10-29 21:0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胡家源   阅读 5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当仰韶彩陶的绚丽与龙山黑陶的素雅在历史长河中流转,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上,那刻划千年的纹路正等待被重新洞悉。这个夏天,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奕奕中纹”大汶口文化齐鲁文化圈调研团队,带着跨学科的视角与青春热忱,踏上这一场穿越五千年的纹样解码之旅。

一、跨越山海的“纹”路相逢

2025年7月1日,来自全国各省、山东财经大学各学院的团队成员在山东省博物馆与济南市博物馆相聚。团队成员将在此记录大汶口文化相关的历史古物,走进出土文物的历史中。展柜前,相机将彩陶壶上的太阳纹与几何纹定格:“这些纹样不是随机的装饰,更像是先民的‘表情包’,藏着他们对天地的理解。”

团队成员到山东省博物馆图片

2025年7月6日,团队成员泰安新泰汶河民俗文化博物馆,深入了解大汶口文明时期的百姓的生活日常,相机“走”过汶河民俗博物馆的街道,浓浓的风土人情被保留在相片之中。泰安新泰汶河民俗文化博物馆之旅,补充了团队对大汶口文明的理解,使调研结果更加深入时代与社会。

团队成员到泰安新泰汶河民俗文化博物馆

二、纹样里的文明密码

涡纹彩陶壶赭红色漩涡纹以流畅弧线环绕器身,外层轮廓如浪涌初起,内层旋心收束成尖,似将水流的动感凝固于陶土之上——匠人以矿物颜料分层晕染,使红色从边缘向中心渐深,远观如落日沉于河心,近看可见笔触轻重形成的细微起伏。网纹彩陶背壶,黑色网纹以等距平行线交叉成菱形格,线条细如发丝却深透陶胎,转角处的锐角与漩涡纹的曲线形成鲜明对比,却同样暗藏韵律:纵向纹路与鬶的流口走向完全平行,显露出先民对器物功能与纹饰布局的精密考量。两组纹样一绘一刻、一圆一方,共同诠释着大汶口文化“以静载动”的审美哲思——漩涡纹借自然意象隐喻生命流动,网纹以几何秩序象征社会规整,其工艺差异与精神内涵正是解码东夷文明的关键锁钥。除此以外,大汶口纹样特有的“鸟形器纹”与“八角星纹”,可能承载着东夷族群的图腾信仰。

涡纹彩陶杯

网纹彩陶杯

八角星纹彩陶豆

三、让千年纹样“活”起来

考古的终点从来不是博物馆的展柜,而是让文明基因融入当代生活。团队将筛选出的典型纹样进行提炼,提炼出网纹的几何骨架与涡纹的流动曲线,助力文创产品的设计,吸引当代更多人主动了解大汶口文化。

团队成员观察文物纹样

四、青春视角的文化回响

从学术论文到文创设计,从博物馆讲堂到人们的生活,团队将用多元方式诠释着文化传承。大汶口不只是课本上的名词,这些纹样就像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表情包,蕴含着无限的意义与内涵,需要我们翻译成当代语言,便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当夕阳为大汶口遗址的陶窑遗迹镀上金边,队员们的调研仍在继续。那些曾经沉睡在博物馆的纹样,正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化作流动的文化符号,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生长出新的枝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家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