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 潮泥承古韵,巧匠续新篇

发布时间:2025-07-19 17:0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钟晓怡   阅读 5.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 “青藤”绘彩乡村实践团)7月14日"青藤"绘彩乡村实践团深入潮州市大吴镇,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吴泥塑专题调研。队伍先后走访潮州市大吴泥塑博物馆和潮州市工艺美术协会泥塑研习基地,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宏城进行深度对话,探寻这项有着700余年历史的民间艺术瑰宝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大吴泥塑

图为大吴泥塑文创产品

起源于南宋理宗嘉熙元年,与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并称为中国三大泥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吴泥塑经历了从民间小玩具到宫廷贡品的转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

传承人:吴宏城

大吴泥塑第二十四代传人,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吴泥塑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师,潮州市民间艺术大师,潮州市潮安区第六届拔尖人才,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获奖者。2016年,吴宏城被中国艺术与收藏授予“中国泥塑艺术大师”荣誉称号,成为潮州市工艺美术协会泥塑研习基地的领头人。他致力于传承与创新潮州大吴泥塑技艺,探索泥塑与新中式家居装饰的融合,为潮州工艺美术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大吴泥塑第二十四代传人吴宏城交流过程

参观大吴泥塑博物馆时,实践团成员们发现展品巧妙融合了潮州三大文化元素:红色革命事迹、潮剧经典故事和本土民俗风情。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融入潮州文旅特色的创新作品——英歌舞泥塑、"厝角头"摆件,以及独具匠心的红桃粿口哨。这些拇指大小的口哨沿用传统彩绘工艺,完美复刻红桃粿造型,并刻有"健康""喜乐"等吉祥字样,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增添了实用趣味,展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完美结合。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过程

展品介绍

《陈三五娘》

潮州传统民间艺术的经典之作,以粤东闽南流传的爱情传说为题材,采用独特的贴塑技艺塑造人物。作品生动展现了书生陈三与富家女五娘的爱情故事,人物造型细腻传神,服饰层次丰富,色彩明艳。泥塑融合潮剧元素,既保留传统工艺精髓,又承载潮汕文化内涵,体现了大吴泥塑"三分塑七分彩"的艺术特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图为经典作品《陈三五娘》

《出花园》

生动展现了潮汕地区独特的成人礼习俗。作品以精湛的贴塑技艺塑造少年跨过鲜花环绕的"花园"场景,人物神态鲜活,服饰层次细腻。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作,该作品由传承人吴光让及其子吴闻鑫、吴宏城创作,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完美呈现"三分塑七分彩"的工艺特色,既是大吴泥塑技艺的典范,也是潮汕民俗文化的立体记录。

图为潮汕地区独特的成人礼习俗《出花园》

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大吴泥塑正以泥土为纸、匠心为笔,书写着非遗文化的新篇章。正如那跨越"出花园"的泥塑少年,大吴泥塑也正迈过传统工艺的转型门槛,一代又一代的非遗传承人在坚守与创新中,让千年泥韵绽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光彩。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钟晓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9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