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赵芮晗 王珊珊 孙浩然)近日,徐州工程学院“耕读青春”全民阅读实践团赴邳州市议堂镇,以“耕读传家润乡土,青春建功助振兴”为主题,聚焦留守儿童与务工子女等特殊群体,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青春书屋”,开展“阅读+耕种”融合活动,推动全民阅读与乡村振兴深度结合。
图为孩子们在书屋看书。通讯员 王珊珊 摄
耕读结合助振兴,青春实践暖童心
“青春书屋”内,《田野上的课堂》《农耕谚语大全》等农耕主题书籍陈列醒目。志愿者采取“一对一伴读”模式,结合当地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生长周期,讲解书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农耕谚语的科学原理,带领孩子们将书中文字与田间实景对照理解。在“田间阅读课”环节,志愿者组织儿童观察农作物根系生长形态,再回到书屋共读《植物的秘密生活》,通过“实景观察+文字解析”的方式,让抽象的农耕知识变得可触可感。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志愿者们还特意准备了植物生长观察日记。每天放学后,孩子们都会来到“青春书屋”,记录下自己所观察植物的变化。从种子破土而出的那一刻起,到嫩芽逐渐舒展,再到长出第一片真叶,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和生动的图画,将植物的生长历程一一记录下来。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耐心。
图为小孩子在书屋查阅农耕知识。通讯员 王珊珊 摄
多维活动促融合,书香田韵共生长
支教团创新设计“耕读五步法”活动体系:在“耕读启蒙课”上,志愿者讲述当地农耕历史故事,引发儿童对乡土文化的兴趣;“田间识作物”环节,孩子们在农田识别书中提到的小麦、棉花等作物;“书屋共阅读”时,志愿者结合《二十四节气农事指南》讲解农时规律;“动手做农耕”活动中,儿童在试验田体验播种、除草等农事;最后的“阅读分享会”上,孩子们用绘画形式记录耕读感悟。
图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耕读”绘画作品。通讯员 王珊珊 摄
针对务工子女周末返乡特点,支教团组织“我的耕读故事”分享会。活动现场,孩子们轮流走上讲台,将书本知识与家庭农耕实践娓娓道来。五年级学生李小雨讲述帮奶奶给大豆施肥的经历时,特意对照《农耕谚语大全》中“豆施芽前肥,苗壮结荚密”的记载:“书里说大豆发芽前要施磷肥,我家田里的豆苗最近确实长得更旺了!”
图为实践团成员开展“我的耕读故事”分享会。通讯员 王珊珊 摄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们参与到活动中来,志愿者们还建立了线上交流群。每到周末,志愿者都会在群里发布一些阅读任务和农耕小知识,孩子们在群里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实践经历。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扩大了活动的覆盖面,还让务工子女在离开家乡的时候也能继续参与到“耕读”活动中。
图为三年级小朋友完成作业后在书屋一角阅读。通讯员 王珊珊 摄
全民阅读促振兴,青春赋能文化振兴
邳州市议堂镇负责人表示,活动创新了“儿童带动家庭、大学生服务村民”的全民阅读推广路径,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可复制模式。活动期间,议堂镇儿童阅读时长显著提升,多组家庭自发组建阅读互助群,实现从“个体阅读”到“全民参与”的转变。
图为孩子们组团在“青春书屋”阅读。通讯员 王珊珊 摄
“耕读青春”全民阅读实践团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基础,持续深化与地方合作,依托现有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助力书香文化在乡村落地生根。实践中播撒的阅读种子已在乡村萌发,为文化振兴注入青春活力,正如活动主题墙所书:“每一本打开的书,都是点亮乡土的文明火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芮晗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