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实践团:赓续红色血脉,践行青年担当

发布时间:2025-07-19 17:0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余欣 汪颖   阅读 1.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余欣 汪颖)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升研究生思政引领力近日,江西农业大学“红忆玉山,薪火相传”研究生实践团走进上饶市玉山县怀玉山红色教育基地及周边区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走读”系列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实地探访红色遗址、讲授微党课、进行情景朗诵等丰富形式,将红色历史的深厚底蕴与青年一代的时代使命紧密相连,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鲜活而强劲的动力。


传承清贫精神,坚守初心本色

抵达清贫园后,实践团成员在清贫碑前整齐列队,集体朗诵了方志敏的经典著作《清贫》全文,还深情吟诵了原创诗歌《清贫的信仰》。一字一句间,既生动展现了方志敏“洁白朴素的生活”风貌,也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年代里信仰选择的崇高与伟大。

在玉峰村党群服务中心,鲜红的党旗前,成员们庄严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在室内回荡,进一步坚定了大家“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清贫碑前集体朗诵

▲图为实践团在玉峰村党群服务中心重温入党誓词

弘扬抗战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在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内,一幅幅泛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承载着岁月记忆的革命文物,无声却有力地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英勇作战的光辉历程。实践团成员们放慢脚步,驻足凝视,认真聆听并学习了方志敏等革命先烈率领部队在闽浙皖赣地区辗转作战、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悲壮故事,深切感悟到革命先辈们为民族解放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坚定信仰和大无畏精神。

重走旗山红军路后,实践团来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碑前。师生共同开展了主题微党课,还激昂朗诵了原创诗歌《怀玉山的火光》。青春的声音激昂磅礴,将伟大的抗战精神歌颂得淋漓尽致。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碑前合影

秉持斗争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上饶集中营茅家岭监狱旧址,曾是国民党设立的秘密监狱。1941 年皖南事变后,众多新四军战士被囚禁于此。在狱中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战士们抓住日军突袭的机会,于 1942 年 5 月 25 日成功发动茅家岭暴动,挣脱了这座人间炼狱的枷锁。

实践团成员有序参观了这里的囚室、审讯室等设施。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虽已远去,但革命先烈们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却如明灯般照亮着当下。成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要以先烈为榜样,在逆境中坚守信念,发扬斗争精神,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上饶集中营茅家岭监狱旧址

传承传统文化,融合育人理念

怀玉书院坐落于怀玉山的青山绿水间,始建于宋代,是古代文人墨客研学论道的重要场所,更是儒家文化在江南地区传播与发展的重要见证。怀玉书院是承载千年理学智慧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在战火中重建的坚韧以及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都让实践团成员心生敬佩。

在这里,成员们深切感受到朱熹、陆九渊等理学大家的思想魅力。书院所倡导的 “耕读传家” 教育理念,与江西农业大学“半工半读”的历史传统高度契合,这种理念上的共鸣让成员们深受触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怀玉书院参观学习

近年来,“红色走读”活动作为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核心举措,是引导大学生走进赣鄱大地的红色沃土,通过实地考察、沉浸式学习和多样化创作等方式,接受精神的洗礼,深化对家国情怀的理解的重要形式。未来,在红色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中,实践团成员将继续在传承中创新、在实践中成长,让青春力量在国家繁荣发展的征程中绽放光彩。

撰文 | 余欣 汪颖

图片 | 黄珂 尹祯伟 席步鑫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汪颖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4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