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吴钦涵)为响应“十四五”规划和深化对产业融合的认识,结合服务乡村振兴,让前沿工业理念与技术深度融合,把光伏建筑一体化转化为乡亲们通俗易懂的宣讲文案,让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民内心,河海大学常州市光伏筑能环保科普小分队于2025年7月15日走进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进行光伏建筑一体化科普宣传理论学习。
展厅调研
踏入产业园展示厅,巨幅屏幕徐徐展开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的故事,团队聚焦其从蓝图到蓬勃的历程。影像里,德国光伏企业纷至沓来,中德携手推进光伏项目的画面,生动诠释着跨国产能合作纽带。讲解人员介绍,这里是中德双向奔赴的产业高地,德国光伏先进技术与中国完备工业体系、广阔市场深度融合。从早期德企试探性入驻光伏领域,到如今形成以光伏为核心,涵盖精密机械、智能装备等的产业集群,每一步都凝聚着中德互信与协作。
▲图为实践团观赏产业园纪录片
离开影像区,团队走进实景展示空间,这里陈列着光伏领域的前沿成果:有适配光伏组件精密装配的智能机械臂,其柔性关节精准完成焊接、封装等动作,融合德国精密制造理念与国内光伏生产的灵活需求,结构精巧且便于维护;还有中德合作研发的光伏生产节能设备,通过优化流体力学结构降低光伏生产线能耗,模块化设计适配不同厂房。同学们触摸体验,从光伏设备的材质选用到人机交互设计,体会 “创新源于需求”。大家感悟到,中德合作的光伏创新设计,既承德国品质,又适配中国光伏生态,让产业创新认知更为具象化。
▲图为讲解员向实践团介绍产业园
实景调研
离开创新设计展示区,团队来到产业园户外智能充电区,太阳能光伏板与 V2G 充电桩构成能源技术实践课堂。光伏板吸收太阳能,经逆变器转为交流电,供充电桩使用,余电并入园区电网,年发电量可观,大幅降低用电成本与碳排放。技术人员讲解 V2G 双向能量流动原理,同学们观察光伏设备构造、操作模拟系统,直观感受电能变换。这些融合德国能源管理理念与本土需求的光伏及关联技术应用,让大家体会到技术创新的实践价值,也深化了对中德合作赋能产业的认知。
▲图为讲解员向实践团介绍光储充电桩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产业园合影
此次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之行,河海大学常州市光伏筑能环保科普实践团走过影像长廊、实景空间与生产一线,从宏观合作纽带,到微观设计、技术实践,全方位触摸产业发展脉搏。同学们见证中德合作在产业园的生动实践,理解创新设计如何赋能产品,明白技术原理怎样落地生根。实践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参观为起点,开启为期7天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科普宣传实践,让青春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融入乡村发展浪潮,为绿色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钦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