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马双)7月8日,德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齐韵河光,薪火相传”实践团赴齐河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寻劳模工匠精神源,铸知行合一实践路”为主题,紧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通过对话劳模、探访非遗、服务社区等多元实践,在学思践悟中传承精神火种,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发展,展现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对话劳模汲取力量 深悟敬业奉献真谛
实践团来到齐河县胡官屯镇,与全国劳动模范、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本刚展开了深度座谈,袁本刚结合自身数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经历,生动地讲述了他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初心、追求卓越的奋斗历程。从最初投身农业时面临的种种困难,到不断探索创新种植技术,再到如今带领合作社走向规模化、现代化,他的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对困难的无畏与坚韧,对社会的责任与奉献。在交流过程中,袁本刚朴实而真挚的话语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青年学子,让大家深刻理解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体现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中。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大学生如何在实践中成长”“青年返乡投身农业的路径”等问题,袁本刚从技术积累、市场认知、心态坚守等方面给出具体指引,既传递了实干兴邦的信念,也为学子们践行劳模精神指明了方向。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劳模袁本刚 王璐瑶 供图
探访黑陶非遗技艺 体悟精益求精匠心
实践团走进龙山黑陶工艺制品有限公司,以沉浸式体验触摸工匠精神的脉络。从拉坯时的凝神聚力到修坯时的毫厘打磨,工人们专心致志的神情与娴熟无比的技艺,生动诠释了黑陶“薄如纸、亮如漆”背后数十道工序的严苛坚守。实践团成员在观察与交流中领悟到,工匠精神蕴藏在“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执着里,体现在“守正创新、久久为功”的传承中。此次探访让“专注执着、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从抽象概念变为具象认知,成为青年学子内化于心的精神养分。
图为实践团成员倾听有关黑陶的讲解 王璐瑶 供图
转化精神赋能社区 践知行合一劳动观
带着对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深刻体悟,实践团将精神力量转化为服务行动,在晏北街道牡丹社区开展系列实践活动,以劳动践行担当。红色宣讲中,志愿者结合劳模事迹解读劳动精神内涵,引导居民感悟“劳动创造价值”的真谛;面向老年人的食品安全科普,通过细致讲解标签识别、储藏技巧,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用服务;针对青少年的“动物与环境适应”主题活动,以手工制作串联科普知识,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劳动的意义。系列活动既发挥了学子专业优势,更将“三精神”融入社区服务,实现了从“感悟精神”到“践行精神”的知行合一。
图为实践团成员宣讲劳模精神 王璐瑶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 宋如月 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以“三精神”为脉络,通过“对话劳模悟初心、探访非遗强信念、服务社区践使命”的递进式实践,让青年学子在理论认知与实践行动中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让代代相传的劳动精神在青春力量中接续传承。校地协同的育人模式不仅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更让“坚守成就卓越”的信念与这份薪火相传的精神相呼应,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积累了生动实践经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晨曦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