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金莹) 为进一步提升乡村儿童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推动“健康中国”理念向基层延伸,2025年7月15日,西安培华学院青护暖乡志愿服务队在延安市安塞区白坪街道“鼓乡七彩课堂”开展以“个人卫生与急救常识”为主题的健康知识宣讲活动。志愿者们以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方式,为孩子们送上一堂别开生面的卫生教育课。
课堂开讲:从“牙刷”到“指甲刀”,小习惯种下大健康
走进安塞区白坪街道七彩小课堂,阳光透过窗棂洒落在课桌上,孩子们眼中满是期待。志愿者们一边布置教具,一边热情地与孩子互动,活跃了现场气氛。宣讲内容围绕“生活中的小卫生”展开,涵盖了如何正确刷牙、如何清洗内衣裤、多久剪一次指甲、洗手的重要性以及洗手的正确步骤等方面。
▲图为志愿者当卫生小老师现场图
“你们知道牙齿每天要刷几次吗?”“穿了一天的衣服应该多久洗?”面对志愿者的提问,孩子们踊跃举手回答,课堂气氛热烈。
志愿者蔡嘉欣和淡英杰通过模拟操作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用毛绒玩偶、小牙刷模型等教学道具,帮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清洁动作。“牙刷要刷到牙缝,里面外面都要照顾到,时间要不少于两分钟。”孩子们边听边模仿,乐在其中。
▲图为小朋友们踊跃发言
同时,团队也通过展示“错误洗手”与“正确洗手”的对比视频,引导孩子们思考生活中看不见的“细菌陷阱”,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洗手就吃东西,可能会让‘看不见的敌人’进入身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卫生知识悄然种进了孩子们的心田。
游戏互动:洗手操、海姆立克上场,小课堂变身“实战场”
为了增强记忆,巩固所学内容,志愿者们还特别设计了互动环节——“七步洗手操”与“海姆立克急救法小演练”。
洗手操将“内、外、夹、弓、大、立、腕”的步骤编排成一段节奏鲜明的动作操,同学们跟着音乐节拍一遍遍练习,从不熟悉到熟练,从拘谨到自信。小手挥动之间,既锻炼了协调能力,也内化了正确洗手的标准动作。
▲图为队员们用自编的洗手操“玩中学”的方式教给小朋友们
随后进入“急救小达人”环节。志愿者淡英杰、索紫鑫带领大家回顾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核心要点,并邀请了三组选出的“小志愿者”上台实操演练。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两两组队,一人扮演施救者,一人模仿“误吸异物”的情况。
“用拳头顶住肚脐上方,两手抱住,然后快速向上冲压!”“不能拍背,容易让异物更卡!”孩子们边做边说,动作虽然略显笨拙,却极为认真。在一旁观摩的小朋友们也不时鼓掌喝彩,整个课堂洋溢着浓厚的参与感与成就感。
▲图为孩子们踊跃示范海姆立克法
童言童语:小承诺也有大温度
活动尾声,志愿者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温馨的请求:“今天学到的这些知识,你们能不能也回家教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几乎所有孩子都举起了小手。
“回家就教妈妈海姆立克,她总爱吃硬糖。”“要给弟弟讲洗手操,叫他不要再吃手手了。”一个个童言童语,稚嫩却坚定。
志愿者们为每位表现积极的小朋友颁发了“健康小卫士”贴纸和奖状,不仅给予鼓励,也激发了孩子们传播知识的主动性。这些微小的互动,正是青护暖乡志愿服务队始终坚持的“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实践理念。
▲图为小朋友拿着“小奖品”站上领奖台
教亦学,行亦思:用医学生的力量守护乡村童年
此次宣讲,不仅是对孩子们生活细节的关注,更是一次深刻的医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这场看似简单的课堂,其实是一次与现实紧密连接的实战演练,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健康知识普及”的意义远不止于课堂本身。
“我们每教会一个孩子洗手、刷牙、急救,就可能减少一次感染或危险,甚至改变一个家庭的卫生习惯。”队员索紫鑫感慨地说。
▲图为青年护理学生与当地团委的合照
这堂看似简短的卫生课,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也让志愿者们感受到知识的温度和青春的价值。医学,不只是专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使命;三下乡,不只是锻炼,更是一次回馈人民的深情之旅。
童年是习惯养成的起点,卫生是健康成长的基石。通过一次次手把手的讲授、一次次眼神交流的共鸣,西安培华学院青护暖乡志愿服务队正将“健康中国”的蓝图铺展在黄土高原的每一个角落。青春所至,温暖相随——守护孩子们的笑容,我们一直在路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金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