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王子洋)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载岁月流转,战火硝烟早已散尽,但那段无数先烈用热血铸就的胜利史诗,始终镌刻在民族记忆深处。7月8日,中飞院蓝天之鹰社会实践团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踏上卢沟桥的石板路,在历史的坐标中回望峥嵘,传承永不褪色的精神力量。
从巴蜀到卢沟桥:中飞院学子赴京追寻抗战记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因实施展陈改造,自2024年9月29日起闭馆,于2025年7月8日起恢复开放。蓝天之鹰社会实践团作为首批观众,于7月8日当天进入馆内参观学习。
图为实践团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前合影
石碾文化内核:展览中的“中飞院印记”
图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展出的石碾
在馆内第二展厅,实践团发现了一张照片。在这张历史照片中,大批民众正齐心协力地在一片开阔的场地中参与修建机场。而画面的焦点,是那厚重的石碾,它们在民众的推动下缓缓前行,每一次滚动都仿佛带着巨大的力量,在土地上留下深深的痕迹。右边四幅小照片中展现的正是修建的新津和广汉机场。
图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内的石碾广场 而在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也正有这样一个故事: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作为盟国的美军开始介入中国战场。为配合美军对日军的空中打击,四川民众用最原始的工具石碾子修筑了军用机场。在艰苦的条件下,80万四川民众怀着满腔热血,凭借顽强的毅力,靠人力拉着石碾,仅用四个月就完成了修建机场的艰巨任务。1944年6月15日,美军75架B-29重型轰炸机从新津、广汉等机场起飞,轰炸日本本土八幡钢铁基地。2015年,为继承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精神,学院以纪念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契机,以“石碾铸魂、丰碑永在”为主题,打造了石碾广场。
“红色基因入骨髓,红色精神代代传。”从石碾铸魂到逐梦蓝天,中飞院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不断发展壮大,在交通强国民航篇章建设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从万众一心修机场,到秉持“远举高飞,博学笃行”的校训,中飞院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对个人而言,在危难时刻为国家奉献是一生的荣耀;对中飞院来说,这段历史激励着每一位师生继承先烈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拼搏奋进。
图为实践团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向英烈致敬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作为中飞院学子,应珍惜这份胜利的来之不易——它是无数先烈用热血与生命铸就的丰碑。应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发扬石碾精神,地面苦练,空中精飞,立志航空报国情。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民航青年的青春力量!(通讯员:王子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子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