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推普搭桥,寻脉奉新”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憧憬,走进江西奉新县,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红色文化探寻之旅。此次活动旨在让青年学子深入了解地方历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在实践中感悟初心使命,在探索中汲取奋进力量。
一、宋应星纪念馆:致敬科学先驱,汲取创新力量
告别非遗文化馆,实践团队来到明代杰出科学家宋应星的纪念场馆——宋应星纪念馆。踏入馆内,古朴的木质展柜中陈列着宋应星的生平手稿、《天工开物》的多个历史版本,墙壁上的图文展板详细介绍了他从科举失意到投身科学研究的人生轨迹。在“《天工开物》科技长廊”,古代农业、手工业技术的复原模型栩栩如生:水力驱动的龙骨水车缓缓转动,将水引入田间;陶瓷窑炉的剖面模型清晰展示了烧制瓷器的火候控制与窑内布局;纺织机上的丝线穿梭如飞,再现了古代纺织的繁忙场景。
队员们深入了解《天工开物》中记载的30余种生产技术。当了解到宋应星为撰写此书,历时数年走遍大江南北,深入田间作坊,甚至亲自参与冶炼、纺织等劳作时,大家无不被其严谨治学的态度所折服。在互动体验区,队员们通过触屏设备拆解古代机械构造,模拟操作造纸工序,直观感受古人的智慧结晶。此次参观不仅让队员们领略了古代科技的辉煌,更激发了他们以创新驱动发展的使命感。
▲图为队员们参观纪念馆
二、非遗文化馆:触摸文化肌理,感受传统魅力
晨光初照,实践团队踏入奉新县非遗文化馆。古朴的青瓦白墙与现代化的展陈设计相得益彰,馆内丰富多样的展品与生动的展示,让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奉新县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队员们驻足在每一件展品前,仔细聆听讲解员对奉新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的介绍,不时提出问题,与讲解员热烈交流。“以前只在书本上了解非遗,今天亲手触摸、亲身参与,才知道这些文化瑰宝是多么鲜活,每一个非遗文化都承载着祖辈的生活智慧。”实践团队员在体验后激动地说道。
▲图为队员们参观非遗文化馆
三、干洲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
午后,烈日高悬,实践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干洲烈士陵园。苍翠松柏环绕间,革命烈士纪念碑巍峨矗立,“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队员们整齐列队,向革命先烈敬礼。全体人员脱帽默哀,时间仿佛在此刻凝固,唯有远处的风声呜咽,似在追忆往昔的烽火岁月。
走进烈士事迹陈列馆,泛黄的家书、锈迹斑斑的军号、布满弹孔的旗帜……一件件珍贵文物无声地讲述着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在革命烈士的展窗前,队员们久久驻足。
▲图为队员们于烈士陵园合影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既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也是一次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大学生们在非遗文化馆触摸文化根脉,在宋应星纪念馆汲取创新养分,在烈士陵园筑牢信仰之基。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把对历史的敬畏、对先烈的追思转化为学习动力,努力提升专业素养,以青春之力助力乡村振兴,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时代精神永放光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嘉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