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绘新景,互助养老暖乡情

发布时间:2025-07-17 00:2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马露榕、王迪   阅读 1.3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马露榕、王迪)为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引领青年在社会实践中感知基层发展脉络、践行青春使命。7月14日,西安外国语大学枫火“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神木市麟州街道张王庄村,与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平围绕村庄发展模式、特色产业培育、互助养老创新及青年参与路径等内容开展深度交流。通过专题访谈、参与体验等形式,实践团成员以青年视角探索乡村振兴实践路径,探寻青春力量融入乡村发展的新可能。


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张王庄村的相关具体情况。张王庄村位于神木市东兴街亚华宾馆以东的城区核心地段。2015年,原张庄村与王庄村合并后,全村现辖185户、528人,总土地面积8000亩,含耕地500亩、退耕还林1328亩、城中村占地70亩。作为典型的城郊融合型村庄,这里既保留着传统乡村的基本构造,又享有城市发展的辐射带动红利。张王庄村与东山村、兴龙庄村等12个行政村及社区相邻,形成独特的城乡互动发展格局。村集体经济拥有酒店、商铺等优质资产,村民年租金收入达1-2万元。部分村民从事煤矿等产业,整体经济基础较为扎实。

▲图为张王庄村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实践团成员走进村庄

在实践团成员和村党支部书记的交流过程中,村党书记特别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眼前利益,必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村庄的“当家人”,自己(王书记)深知这一点。2019年,村庄将280亩低产林改造为经济林;2021年,又启动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刻践行。改造低产林是村庄发展最迫切的需求,通过争取政府支持,由林业局免费提供桃树、葡萄等苗木,村庄负责土地整理和后期管理,实现“荒地变果园”的蜕变。如今,黄土地上果树郁郁葱葱,种植园内西红柿、黄瓜等时令蔬果长势喜人,全部采用专业团队进行管理,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民生改善方面,村庄创新推行“分村管理”互助养老模式,为70余位老人提供营养膳食和文化活动,常态化就餐人数保持在60人左右,运行秩序井然。互助幸福院配备专业厨师,每周根据老人们的喜好更新科学食谱,及时进行食材留样,让老人吃得营养又放心。除生活照料外,互助幸福院更注重精神滋养。全年不定期组织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让这里充满欢声笑语,让“老有所养”真正落到实处。这是乡村振兴的温度,更是基层治理的良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张王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

访谈尾声,村党支部书记向有志青年发出诚挚邀请,号召青年们带着技术返乡、带着问题实践,走进田间地头,阅读乡村故事,领略乡村风采。乡村振兴的舞台永远为年轻人敞开,在这片土地上,一砖一瓦都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从“农旅融合”的创新实践,到互助养老的温情坚守,这片土地以踏实的步伐,丈量着发展的刻度。于青年而言,此次走访是一场与乡村振兴的深度对话,让“纸上谈兵”的理论,化作了触手可及的烟火日常。

▲图为张王庄村与实践团成员在田间合影

乡村振兴,不是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而是脚踏实地的躬身耕耘。青年曾在书本里探寻“振兴”的答案,如今却在张王庄村的泥土芬芳中,读懂了实践的分量。未来,当以青春为笔,将学识融入乡野,让创新扎根土地,把“小我”融入乡村发展的“大我”,方能在基层的沃土里,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振兴篇章,让青春之花,绽放在乡村最需要的地方。

撰文 | 马露榕 王迪

图片 | 邵珥晴 陈静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迪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43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