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巢湖市烔炀镇的留守儿童们迎来了一群带着阳光与暖意的“大朋友”——巢湖学院的师生志愿者。他们怀揣着对孩子们的牵挂,跨越城乡距离,在这里拉开暑期社会实践的序幕,用知识浇灌梦想,用陪伴驱散孤单,为孩子们的夏日时光注入别样的温暖与色彩。
镜头下的温暖:记者关注与爱的传递
上午,合肥市广播电视台的记者们专程来到烔炀镇,聚焦巢湖学院师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现场进行采访报道。他们穿梭在活动场景中,用镜头细致捕捉师生与留守儿童互动的每一个温馨画面,探寻活动背后承载的初衷与价值。采访过程中,孩子们的脸上始终挂着纯粹的笑容,他们亲昵地围在志愿者身旁,大方地回应着记者的提问。志愿者们则以耐心的态度,详细介绍活动的各项安排,娓娓道来与孩子们相处时的暖心片段。采访接近尾声时,一份份特别的礼物送到了孩子们手中——一个个崭新的书包。孩子们双手接过书包,眼中瞬间绽放出惊喜与感激的光彩,这小小的物件里,不仅饱含着志愿者们的浓浓关爱,更寄托着对他们未来成长的真挚祝福。
之后,志愿者汤媛媛为孩子们开设了一节独具意义的音乐课。她用温柔的语调教孩子们演唱《感恩的心》,同时细致地指导他们学习这首歌配套的手势舞。孩子们紧随汤媛媛的节奏,专注地学唱着,稚嫩又清亮的歌声在教室里久久回荡。当孩子们能够熟练地做出手势舞动作时,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满满的成就感。这堂课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音乐教学,更像是一堂生动的感恩教育课,让孩子们在歌声与舞动的交融中,悄然学会了感恩,懂得了珍惜身边的每一份情谊与事物。
正午时分,志愿者们早已在厨房忙碌许久,为孩子们精心烹制了一桌可口的午餐。他们洗菜、切菜、翻炒,每一个步骤都饱含着心意,只为让孩子们吃上热乎美味的饭菜。孩子们围坐在餐桌旁,大口品尝着志愿者们亲手做的菜肴,幸福的笑容在脸上绽开。这顿午餐不仅带来了味蕾的满足,更像一股暖流涌入心底,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馨。志愿者们坐在孩子们中间,边吃边聊,时而倾听孩子们分享校园趣事,时而讲述自己的大学生活,整个餐厅都被欢声笑语填满,暖意融融。
音乐启蒙:电子琴课点亮艺术梦想
下午,电子琴的身影出现在教室中央,志愿者司子弘接过爱心接力,为孩子们带来一堂特别的音乐启蒙课。他先是手指轻动,展示电子琴的按键与发声,又通过手势比划,向孩子们示意琴键的排列规律和基本演奏手法。孩子们的目光紧紧追随着他的动作,小脑袋微微前倾,眼神里满是对这台会“唱歌”的乐器的好奇。随后,司子弘示意孩子们轮流上前尝试。起初,孩子们的手指落在琴键上还有些犹豫,触键也略显生硬。但在他一次次耐心的示范和眼神鼓励下,孩子们渐渐放松下来,指尖的动作越来越灵活。当简单而连贯的旋律从孩子们手下流淌出来时,他们惊喜地抬起头,彼此交换着兴奋的眼神。小小的脸上绽开自信的笑容,仿佛在这一刻,他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音乐舞台,艺术的种子在心中悄然发芽。
此次巢湖学院师生在烔炀镇的暑期社会实践,如一股暖流涌入留守儿童的生活。志愿者们不仅带来了崭新的书包,更用一堂堂精心设计的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温暖的种子。音乐课上的歌声与手势舞,电子琴课上的指尖跃动,不仅让孩子们接触到艺术的美好,更在尝试与进步中悄悄拾起了自信,懂得了用真诚回应关爱。师生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陪伴传递温情,为缺少父母常伴的孩子们点亮了一盏名为“希望”的灯。这份善意也牵动了更多人的心——合肥市广播电视台的镜头记录下这些瞬间,让城乡角落的这份牵挂被更多人看见,唤起社会对留守儿童群体的关注与共情。未来,巢湖学院的师生们还将带着这份初心继续前行,让暑期实践的爱心接力不断档,用持续的陪伴与关怀,为孩子们筑起一个充满爱与鼓励的成长空间,让每一颗童心都能在阳光般的呵护下,无忧无虑地绽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顾连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