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搭桥,助力乡村振兴 —— 桂林旅游学院学子龙胜推普

发布时间:2025-07-16 21:1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邹一铭   阅读 1.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响应国家“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桂林旅游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语见龙胜”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于2025年7月7日至9日,深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瓢里镇六漫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该团队成功入选2025年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联合开展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图为 团队抵达六漫村合影

六漫村是壮、瑶、苗、侗、汉多民族和谐共居的村落,村民日常交流以壮话、侗话、桂柳话为主。为精准掌握当地推普需求,实践团抵达后迅速行动,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通过发放宣传手册、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及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全面调研当地普通话普及程度、学习意愿及实际困难。团队成员以真诚耐心的态度赢得了村民信任,收集了大量详实的一手数据,为后续针对性活动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于详实的调研结果,实践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创新采用“双语教学”模式精准服务不同群体,搭建沟通桥梁。

针对当地学生,团队开设了融入《登鹳雀楼》《春晓》等经典诗词的“普通话儿歌接龙”游戏课程,通过击鼓传花读古诗、组字拼图赢奖品等寓教于乐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图为 团队成员与当地学生唱红歌、对古诗

面向民宿经营者等旅游从业人员,团队则聚焦订房、点餐、指路、应急等高频服务场景,精心设计并开展了“10句黄金服务用语”情景模拟教学,切实提升其普通话应用能力,助力当地旅游业服务品质升级。

图为 团队成员与民宿老板交流

而对于老年群体,团队创新性地开设了“双语微广播”,每日傍晚在村法治舞台运用“壮话+普通话”双语播报推普小知识,并配套进行半小时的微课堂,耐心教会老人掌握买卖、就医等基础生活场景的普通话交流技能。

图为 团队成员向当地老人做推普宣传

为营造“人人讲普通话”的浓厚氛围,实践团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成员们走村入户发放宣传手册,讲解普通话对促进交流、助力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团队还利用新媒体手段,制作并发布了《推普宣传快闪视频》,借助网络平台扩大宣传覆盖面,让更多人认识到普通话在社会沟通和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图为 团队成员向当地村民做问卷调研并宣发推普手册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语见龙胜”实践团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在六漫村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成员们不仅亲身体验了民族团结的和谐景象,更通过扎实有效的推普工作,为乡村文化发展和经济振兴注入了青春活力。入户调研、情景教学、新媒体传播等多元化的实践形式,不仅为团队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当地推普工作带来了新思路。活动有效提升了村民的语言交流能力,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实践团负责人表示,团队推普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团队依托学院独特的文化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团队成员各专业所长,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传承中华文化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此次活动的调研成果与经验也将整理成报告,为后续推普工作提供参考。

撰稿 | 隆薇薇 梁冬贤  刘贝 邹一铭

供图 | 黄仲晟 张亦凡

审核 | 邹一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邹一铭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4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