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三茶统筹”福建农林大学三下乡实践队走进安溪校外实践基地

发布时间:2025-07-16 14:5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简欣苑、魏子元   阅读 1.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安溪是铁观音茶叶的重要产区。为调研“三茶统筹”战略在安溪县的实施情况,7月6日下午,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三下乡实践队前往位于泉州安溪县的福建农林大学校外实践基地,同企业负责人吴河川先生开展了深入的交流。

▲图为师生在福建农林大学校外实践基地参观 魏子元/摄

历史为基,产业为翼,“三茶统筹”在安溪应运而生

吴河川先生首先向前来调研的老师、同学们讲述了安溪茶文化和产业的发展概况:铁观音是福建安溪特产乌龙茶,以天然“兰花香”和独特“观音韵”闻名。其半发酵工艺形成“绿叶红镶边”特征,七泡仍有余香,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位于福建泉州的安溪,就是中国铁观音之乡,是铁观音茶叶的发源地和主产区。安溪铁观音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据记载,最早在清雍正年间就有种植。铁观音茶叶原产西坪镇,以"红芽歪尾桃"树种和"七泡有余香"的兰花香闻名。截止2024年,安溪茶产业综合产值达416亿元,相关产品远销全球多国,以面积占全国1.2%茶园贡献10%茶叶产值,成为安溪传统优势产业核心支柱。但在以“铁观音”为代表的茶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安溪茶出现了重视产量增加,忽视品质提升;生产模式传统,未引入新质生产力;忽视非遗技艺传承和文化符号打造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茶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3月在福建武夷山考察时提出“三茶统筹”战略,强调统筹发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推动传统茶业向全产业链高质量转型。践行“三茶统筹”战略,推动茶产业优化升级,茶科技创新驱动,茶文化继承发展,是安溪茶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图为三茶统筹示范园总平面图 魏子元/摄

文化为脉,产业为驱,“三茶统筹示范园”的规划路径

在安溪县推进实施“三茶统筹”战略的过程中,吴河川先生在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东侧规划了“三茶统筹示范园”并获得中标。为贯彻落实“三茶统筹”战略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总平面图上,可见“三茶统筹示范园”分为四个主要片区,分别为茶产业智芯谷、茶科技领航区、茶文化大观园和碳中和实验区。从入口进入示范园,穿过入口花园,可到达茶文化大观园。茶文化大观园,意为可在园内观赏、感受到安溪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在大观园内,景观林田高低错落,围绕着大茶树,林田南侧规划建设水库,使茶文化大观园的景观更加多样化。在茶文化大观园北侧,是茶产业智芯谷,又称智慧茶树种质资源圃。茶产业智芯谷分为全球主栽品种、野生茶、台湾茶等四个片区,其中,福建茶种植、研发区和台湾茶种植、研发区隔河相望,一座小桥飞架两岸,打破了两个片区交通上的阻隔,也象征着台湾终有一天会回到大陆的怀抱。在茶文化大观园东北侧规划有茶科技领航区,区域紧靠茶文化大观园和茶产业智芯谷,可看出茶产业的升级和茶文化的传承,都需要先进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除此之外,园区内还规划有碳中和试验区和茶林康养绿道,用于低碳技术研发和工作人员休闲运动。

▲图为福建农林大学师生同吴河川先生合影 王奕鑫/摄

理论为纲,实践为镜,学子深刻领悟“三茶统筹”战略

调研结束后,来自本次三下乡实践队的福建农林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同学们表示:十分感谢吴河川先生对安溪茶业发展概况和历史以及三茶统筹示范园的详细介绍。在学校,我们曾通过完成城乡规划课程作业,对安溪的茶业发展的概况和茶文化产业园的规划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前往安溪了解安溪“三茶统筹”战略的发展现状和参观更科学规范的茶产业园规划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此次和企业负责人吴河川先生的深入交流,我们领悟了新时代在铁观音之乡——安溪践行“三茶统筹”战略,推动安溪茶业发展的深远意义。全体三下乡实践队成员也将在三下乡过程中,紧密结合“三茶统筹”重要理论进行下乡实践,在茶乡大地上书写统筹“三茶”,发展茶业的青春答卷。

此次校外实践基地调研活动,是福建农林大学“校企合作”战略的生动实践。从千年茶文化的深厚积淀,到铁观音茶产业的蓬勃发展,再到示范园的科学规划,安溪茶业的转型升级之路清晰可见。福建农林大学三下乡实践队师生深刻体会到 “三茶统筹”战略的实践力量。农林师生将带着这份实践感悟,让“三茶统筹”的种子在茶乡安溪的更多土地上生根结果。


撰文 | 魏子元

图片 | 王奕鑫、魏子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简欣苑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5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