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筑梦”点亮童心——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志愿服务队在潜江书写“五位一体”关爱答卷

发布时间:2025-07-15 12:2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文博 罗冠   阅读 1.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8日至14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潜心护苗·水韵筑梦”志愿服务队2名指导教师(张文博、罗冠)与7名经济管理学院大一学生,奔赴湖北潜江,开展为期一周的“潜心爱童·共护未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依托潜江作为民政部、财政部“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试点县市的平台,在潜江市教育局、民政局等部门大力支持下,团队深入8个社区、2所学校及2家机构,开展30余场主题活动,精准服务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困境儿童及特殊儿童500余人,以“社区+学校+社会机构”三线并进模式,交出了一份厚植爱国情怀、传承非遗文化、强化安全意识、启迪职业理想、助力全面发展的“五位一体”关爱服务答卷。

▲图为“潜心护苗·水韵筑梦”志愿服务队与潜江市民政局风信子社工合影

思想铸魂,红色基因浸润童心

在潜江市高场社区,志愿者雷淏杰以“小小赤子心 满满爱国情”为主题,通过国歌共鸣与历史互动游戏,让国家认同在童言稚语中扎根。袁桥社区红色文化遗址“李书城李汉俊诞生地”纪念碑前,孩子们佩戴红领巾,凝视革命事迹墙,在《红星歌》的合唱中感悟信仰力量。“以前只在课本里看到英雄,今天站在他们生活过的地方,感觉热血在沸腾!”一位参与寻访的孩子说。在行知实验学校,志愿者覃敏璐的“童心向党·强国有我”主题宣讲,更将爱国情怀融入百名留守儿童的心田。

▲图为志愿者雷淏杰在高场社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文化传承,非遗之美指尖绽放

潜江市青年之家内,漆扇的雅致光华在孩子们手中流转。志愿者黄雨茜、刘思琪引导少年们执笔勾勒,将传统工艺的匠心与童真创意相融。“原来非遗这么美!”小舒同学兴奋展示自己的作品。五彩粘土在雅苑社区化身为彩虹云朵、微笑太阳,孩子们在“立体画创想”中挥洒想象力,留守儿童小王捏着送给远方妈妈的作品轻声说:“今天有人陪我玩,真好。”传统与创新的碰撞,让文化自信悄然生长。

▲图为志愿者黄雨茜教孩子们制作漆

▲图为志愿者刘思琪为孩子们在漆扇上书写文字

安全护航,生命教育寓教于乐

“游泳要去正规场,陌生水域我不去!”袁桥社区里,志愿者朱康带领孩子们在防溺水飞行棋游戏中边玩边学,安全口诀朗朗上口。高场社区内,消防知识通过粘土手工与情景剧变得生动可感。“教会孩子们道理,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朱康深有感触。在行知实验学校,溺水急救技巧的实操演练更让留守儿童明白:“会游泳不等于安全,保护自己每一步都要谨慎。”

▲图为志愿者朱康在安全教育课上展示灭火器

素养提升,成长基石多维夯实

情绪粘土雕塑在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化身“心理气象站”,吴嘉琪用“气球理论”教会孩子接纳情绪:“坏情绪憋着会爆炸,说出来才能轻松!”雅苑社区的职业体验日,覃敏璐引导孩子们描绘“未来画像”,“我想当老师,因为能点亮别人的梦想”的童声宣言令人动容。从蔡湖到雅苑社区,雷淏杰将“诚信”品德融入生活案例,孩子们在“真真假假”游戏中体悟“言出必行”的重量;龙淑娟的生活技能课则让叠衣系巾成为小主人的勋章,“我的事情我能做”的成就感洋溢在稚嫩脸庞。

▲图为志愿者覃敏璐在理想教育课上采访孩子的理想职业

▲图为志愿者龙淑娟在生活技能课上教孩子整理物品

特别守护,以爱叩响无声世界

实践尾声,团队走进潜江市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与特殊学校。面对自闭症儿童的沉默与脑瘫患儿的坚持,志愿者吴嘉琪在一位女孩主动接过棒棒糖时泪湿眼眶:“这份信任,胜过千言万语。”当团队捐赠的文具玩具被郑重接过,康复中心陆老师感慨:“被‘看见’的温暖,是孩子们最需要的阳光。”特校党委书记吴培岸的“生命教育课”更引发青年深思:“这些孩子教会我们,活着本身已是馈赠。”

▲图为志愿者吴嘉琪为特殊儿童赠送棒棒糖

▲图为潜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党委书记吴培岸给志愿者开展“生命教育”

从非遗工坊的漆彩流光到特教课堂的生命对话,从防溺水游戏的欢声笑语到红色遗址的肃穆追忆,武汉交通职业学院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潜江大地,以专业与热忱践行“五位一体”服务理念。带队教师张文博表示:“精准对接困境儿童需求,构建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是我们探索可持续关爱路径的核心。”当“潜心护苗·水韵筑梦”的旗帜在荆楚水乡飘扬,新时代青年正以躬身实践证明:每一颗童心的绽放,都需要全社会用爱的经纬共同编织。(通讯员:张文博  罗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文博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4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