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 高天玉炫、符文颖)“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河北博物院无疑是最能代表河北文化的打卡点之一。7月13日,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蓝松枝公益团“紫荆花”支队在石家庄市少年儿童保护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少保中心”)迎来了第一次外出研学活动,支队成员与少保中心的孩子们共同走进河北博物院,一起见证历史的痕迹,体验文化的力量。“紫荆花”支队与孩子们准备出发 杜玟静摄
河北博物院,成立于1953年,是河北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石家庄市标志性文化景观。河北博物院现有馆藏文物21万件,藏品尤以满城汉墓文物、河北古代四大名窑瓷器、元青花瓷器、石刻造像、明清名人字画以及抗战时期革命文物最具特色。
移步换景,领略历史雄风
在“紫荆花”支队队员们的带领下,少保中心的孩子们满怀期待地踏入了这座承载千年文明的殿堂。一步一春秋,一厅一世界——这场以“移步换景”为脉络的探索之旅,就此展开。从《石器时代》的远古石器到《商代文明》的肃穆青铜,从《慷慨悲歌》的战国风云到《名窑名瓷》的素雅青花,讲解员的细致讲解引导着孩子们触摸仿制石器、观察青铜范线、聆听燕赵故事、体验瓷器釉润。每一步跨越时空,每一厅展现文明华章。互动屏前深入了解文物,历史在指尖重现。孩子们在场景转换间沉浸体验,河博千年风采尽收眼底,文化浸润无声。
讲解员为支队成员和少保中心的儿童们讲解文物知识 高天玉炫摄
知行合一,“触摸”历史温度
在此次参观中,少保中心的孩子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不仅认真聆听讲解,更在互动环节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与讲解员形成良好互动,展厅内洋溢着探索求知的活跃氛围。最让孩子们兴奋的是展厅内的交互式电子触摸屏,通过指尖的滑动与点触,抽象的文物知识和历史场景变得直观立体、触手可及。这种寓教于乐的互动体验,有效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界限,让孩子们在亲手操作和趣味探索中,轻松内化了历史知识,大大提升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少保中心儿童与电子触摸屏互动 符文颖摄
“紫荆”护蕾,播种精神火种
“祖国万岁”小宇(化名)在电子留言板上写下的感悟。少保中心杨程主任表示:“带孩子们了解河北抗战史,守护童心对正义与和平的认知。希望可以通过文物的温度、故事的力量,在他们心中种下责任与勇气的种子。”在“烽火家书”多媒体互动区,孩子们轻触屏幕,聆听穿越时空的抗战家书诵读;“英雄面孔”电子墙前,他们为年轻烈士画像点亮烛光;“根据地沙盘”上闪烁的光标,动态还原平原游击战的战略智慧。少保中心儿童在电子展示板上留言 张一陌摄
“紫荆花”支队带领少保中心的孩子们走进河北博物院,是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次积极探索。
“紫荆花”支队成员与少保中心少年儿童合影留念 杜玟静摄
本次活动旨在突破传统课堂的边界,创新教育载体,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贯穿始终。引导孩子们从书本走向实物,从抽象概念走向鲜活历史。亲眼目睹长信宫灯的巧夺天工,亲手“触摸”青铜器上的斑驳纹饰,亲耳聆听慷慨悲歌的燕赵故事……这种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成功架起了课本知识与历史现场之间的桥梁。它不仅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视野和认知维度,更重要的是,有效点燃了他们内心深处探索历史奥秘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厚植文化沃土。
注:所有带有少保中心孩子们的照片,为保护孩子们的隐私与安全均打码处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尤佳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