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识进校园,为青春系紧“生命安全带”

发布时间:2025-07-13 21:1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依蕊 刘鑫怡   阅读 1.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王依蕊、刘鑫怡)近日,为提升学生应对家庭与户外损伤的自救互救能力,广东医科大学医学传播学服务队(下称服务队)走进广东省廉江市安铺镇第三中学,开展家庭与户外损伤应急处置科普课堂,以“八字包扎法”等实操教学为重点,为学生筑牢生命安全防护网。

课堂伊始,服务队讲师何梓聪以“割伤、烫伤或骨折经历”的提问引发学生共鸣,迅速调动起学习热情。随后,他系统讲解了家庭中常见的割伤、烫伤及户外易发的扭伤、擦伤等损伤类型,并阐述了相应的应急处置原则。

在伤口处理环节,讲师何梓聪着重强调了科学包扎的重要性,指出“正确的包扎能有效止血、保护创面,为后续救治赢得宝贵时间”,并特别推介了适用于关节部位损伤的“八字包扎法”。

▲图为服务队讲师何梓聪和陈炜烨同学一起演示八字包扎法。通讯员 王依蕊 摄

随后,进入实操教学环节。讲师何梓聪让陈炜烨同学当模特,给同学们分步演示八字包扎法:先对伤口进行初步清洁、覆盖敷料,再以绷带从关节下方开始,呈“8”字形交替缠绕,利用绷带的拉力固定伤口,同时避开关节活动时的受力点……讲解中,讲师何梓聪不断强调操作要点,“缠绕力度要适中,既要起到止血固定作用,又不能影响血液循环;也要注意绷带衔接处的平整,避免摩擦皮肤”。

▲图为学生互相练习包扎,展现教学与实践结合的过程。通讯员 王依蕊 摄

在讲师示范后,学生们分组使用绷带进行实践练习。服务队助教罗梓鑫穿梭于课堂,针对学生们在绷带缠绕角度、力度控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一对一指导纠正,如“绷带需适当收紧以防关节活动移位”、“八字交叉点应对准关节侧方以增强固定”。在助教帮助下,学生们逐渐掌握了包扎要领,操作从生疏走向规范。

▲图为助教罗梓鑫在课堂上辅助同学操作。通讯员 王依蕊 摄

“以前遇到受伤只会用纸巾简单处理,今天学会了规范的‘八字包扎法’,关键时刻既能保护家人也能帮助他人!”课后,一位同学兴奋地分享了学习收获。学生们普遍表示,掌握了这项实用技能,应对意外损伤更有底气。

此次科普课堂,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教学结合,将实用的家庭与户外损伤应急处置技能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在家庭和户外遇到损伤时,能“懂处置、会操作”,用知识守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助力构建校园安全防护体系。未来,期待更多此类急救科普走进校园,为学生生命安全增添“防护铠甲”,让应急自救互救成为青春成长路上的“必修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鑫怡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5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