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清源”六合行:厂区探科技·站点解工艺·村头宣访惠民生

发布时间:2025-07-12 20:3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童琳、岳涵琪、刘瑞芯、饶旎泠   阅读 2.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深入学习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助力美丽中国建设,7月11日,河海大学“碧水清源”六合农村污水治理调研实践团走入行业一线关注国家管网建设和农村污水处理,感悟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开展环保知识科普,进行系列实践活动。

调研团走进污水处理公司了解污水处理全过程、走入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PPP项目具体站点实地参观具体工艺和技术、走进社区为居民宣传环保知识。

解码污水“蜕变”全过程,彰显环保科技力量

上午调研团参观了南京北控雄州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公司人员黄宇杰为调研团成员讲解了污水处理全流程,从污水进入厂区到最终达标排放或回用的各个环节逐一进行了细致说明。着重介绍了预处理阶段粗格栅拦截大颗粒垃圾、污水提升泵助力污水输送的基础作用,细过滤及沉砂阶段细格栅和曝气沉砂池进一步净化水质的关键步骤。同时,讲解员强调了二次沉淀阶段泥水分离、深度处理阶段加药处理、斜板沉淀和V型滤池精细过滤的重要性,以及污泥处理中“重力浓缩+高压板框压滤”工艺降低含水率、避免二次污染的环保意义。污水处理厂对污水层层净化、资源循环利用。调研团了解学习到了污水处理各阶段的技术原理、设备功能及工艺优化思路,对污水处理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图为调研团和公司人员合影

图为黄宇杰为调研团成员讲解污水处理流程

绿色科普润民心:河海大学“三下乡”环保宣讲进社区

下午,调研团在金牛湖街道给当地居民进行了环保宣讲,介绍了六合区水网密布的生态地位、环保对提升居住品质、保障健康生活和助力生活改善的重要意义;讲解了低碳生活的内涵与六合污水管网特点,以及步行出行、节水节电等具体低碳做法;普及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标准与实用口诀,分析了垃圾分类对减少污染和降低处理负担的作用;还分享了秸秆还田、厨余垃圾产沼气、尾水回用等身边“能源宝藏”的利用方式。强调了践行环保行为对守护长江生态屏障、减轻集中处理设施压力及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图为调研团成员为居民进行环保知识宣讲 

图为调研团宣讲合照

六合区污水处理站点:生态湿地织就污水净化“绿色屏障”

7月11日下午,调研团参观了南京市六合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PPP项目桥东和金牛湖街道峨眉山社区以及八百桥社区的三个站点,当地站点维修人员为调研团成员讲解了站点的核心处理流程和处理工艺,原水通过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以及沉淀池的处理,最后生态排放,达标后的污水可回用或就近排入沟渠。在峨眉山社区重点介绍了人工湿地的作用:污水经前期格栅过滤、生化处理后,进入人工湿地通过植物根系吸收污染物实现深度净化,降低多项水质指标,最终形成小型水循环。同时介绍了湿地植物选型(好活、耐寒、根系发达)、日常除草及冬季修剪等运维要点,以及冬季出水标准放宽、春季景观佳等特点,指出人工湿地是该站点与其他两个站点的最大差异。

 

图为峨眉山社区站点负责人为调研团讲解人工湿地的作用

图为调研团参观的三个具体站点

此次从污水处理厂的科技赋能到生态湿地的绿意流淌,从社区宣讲到实践探索,此次实践如石子投入生态长河,激起科技护绿与科普惠民的涟漪。活动通过实地探技术、社区传理念,既深化了调研团对污水治理的认知,也将绿色理念播撒民心,为六合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注入青春活力。其意义在于不仅架起校园与社会的环保桥梁,更践行了生态文明使命。这样的实践将持续以青春激活环保动能,让科技与生态理念深度融合,在美丽中国建设中书写绿色篇章,坚信点滴坚持终将汇聚成守护绿水青山的磅礴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饶旎泠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