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大三下乡:以美术课为桥 让留守儿童触摸非遗鱼灯文化

发布时间:2025-07-12 16:4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朱勤   阅读 7.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 朱勤 张国庆)713日,安徽师范大学赴肥东为民实践团队志愿者老师开展了一场以非遗鱼灯为主题的美术课程。此次活动旨在通过艺术实践的形式,让留守儿童近距离接触安徽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提升艺术素养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志愿者老师指导学生作画  江屹桐摄

活动中,志愿者首先借助影像资料与实物图片,向孩子们系统介绍了安徽鱼灯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展示了安徽师范大学原创节目《龙门跃》,并讲解了鱼灯作为传统民俗载体的象征意义。随后,老师为孩子们分发绘画材料,指导他们在保留鱼灯传统形态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创作,鼓励孩子们结合自身想象,用色彩与线条展现对鱼灯文化的理解。

▲图为学生自主绘制鱼灯  朱勤摄

张国庆老师介绍,将非遗鱼灯融入美术课程,是团队结合地方文化特色设计的志愿服务内容之一。留守儿童群体由于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对本土传统文化的接触机会相对有限,通过此类活动,既能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审美能力,更能让他们在了解鱼灯故事的过程中,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团队表示,后续将持续挖掘安徽非遗资源,设计更多贴合留守儿童需求的主题活动,让传统文化教育在志愿服务中落地生根。

▲图为老师与同学们及其自绘鱼灯合照  江屹桐摄

此次非遗鱼灯主题美术课的开展,不仅为留守儿童提供了接触传统民俗的平台,更通过高校实践团队的介入,探索了非遗文化传承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新路径。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的绘画作品被妥善保存,成为他们与传统文化对话的珍贵纪念,也为当地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文化色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4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