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华商学院夏乡·逐梦百千万工程实践队运用VR探访红色教育基地,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发布时间:2025-07-12 12:4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舒美媛 江宇孜   阅读 5.4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舒美媛、江宇孜)为深入落实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及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科技之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推动华商青年力量赋能乡村发展,2025年7月11日,广州华商学院夏乡·逐梦百千万工程实践队运用VR技术,对四会市黄田镇红色教育基地进行数字化采集和重建,将历史遗址“搬”进虚拟空间,让红色记忆突破时空限制,为乡村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烈士家属的合照

实践队队员在烈士家属的带领下走进江头上寨村,通过对英雄先辈的深情追忆与对抗战故事的讲述,深切感悟到当地红色资源承载的先辈英勇事迹与精神传承的珍贵价值。为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影响力,实践队决定运用VR技术提升红色历史的传播效能。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上寨村江头乡农会旧址

江头上寨村是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村内完整保存着江头乡农会旧址、陈伯忠故居建筑群等重要革命遗址。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其丰富的红色资源长期难以广泛传播。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实践队运用VR技术对江头乡农会旧址、陈伯忠故居、黄田镇江头上寨村农军学堂、以及黄田镇岭南特色文化陈展进行数字化收集与修复。

▲图为实践队队员无人机画面

故居附近,夏乡·逐梦实践队队员操控无人机掠过青砖灰瓦的农会旧址、肃穆的农军学堂、斑驳的陈伯忠故居,最终悬停在黄田镇民俗馆的飞檐之上。伴随着低沉的嗡鸣,科技手段正为这片红色土地构建数字形态。队员们操控无人机完成测绘,并通过全景摄影捕捉遗址细节。通过测绘获取的海量高精度数据,随即被输入智能算法系统进行解构与重建,最终构建出高精度VR·3D全景模型。红色记忆突破了时空限制,历史建筑和革命场景在虚拟空间中“活”了起来,触达更广泛的受众。这一创新实践响应了国家关于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号召,也为乡村发展中的文化传承提供了可行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图为实践队队员操控无人机进行取材

通过无人机测绘与VR·3D技术,实践队高精度还原了黄田历史遗址的全貌,打造出可远程浏览的虚拟展厅。公众只需轻点屏幕,便能身临其境探访农会旧址、农军学堂等场景——斑驳的砖墙纹路、古荔树的枝叶形态等细节均清晰可见。在VR场景中,每个关键点位还嵌入了专业讲解文字,让历史与民俗文化以互动形式生动呈现。这种创新模式让遗址“活”了起来,通过高度的细节还原,让村民感慨“老建筑从未如此真实”,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了历史记忆的活态传承。

▲图为夏乡·逐梦实践队农军学堂VR实践成果(VR制作者:肖惠彤)

▲图为夏乡·逐梦实践队朝谷陈公祠VR实践成果(VR制作者:肖惠彤)

夏乡・逐梦实践队运用数字技术,将江头上寨村红色历史建筑数字化,让沉睡的红色记忆在虚拟空间重获新生,江头上寨村的革命故事突破了地理限制,获得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和影响力。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是新时代赋予青年的重要使命。此次行动,团队以代码与测绘技术为红色教育基地留存数字印记,为乡村红色文化保护提供了科技路径,彰显了华商青年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担当,推动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也成为科技赋能乡村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

▲图为广州华商学院夏乡·逐梦百千万工程实践队大合照

展望未来,广州华商学院夏乡·逐梦百千万工程实践队将持续探索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保护的融合之路,进一步释放科技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价值。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让红色基因借助数字技术代代相传,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永恒光芒,以创新思维诠释新时代青年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与实效。(图文:广州华商学院夏乡·逐梦百千万工程实践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舒美媛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176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