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小葵花”实践队在东港社区爱心托管班的服务,又开启了满是惊喜与收获的一天。志愿者们带着十足热忱,用精心打磨的课程,为孩子们搭建起知识与欢乐交融的成长舞台,让夏日的社区托管课堂,处处弥漫着成长的馥郁芬芳。
清晨的阳光洒满课堂,最吸引孩子们的手工课开启了。创意手工课,妥妥成了孩子眼里最期待的“魔法时间”。志愿者老师金翔抱着彩泥、扭扭棒,刚走进教室,就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大家像被施了魔法般,眼睛发亮,迫不及待围过来。
创作时,孩子们的奇思妙想简直要“蹦”出来。有孩子把彩泥搓成一层层的小蛋糕,粉黄两色巧妙分层,边缘还细心捏出小波浪,远远看去,真像刚出炉、散发着香甜气息的美味甜点;有的孩子用扭扭棒拧出一朵朵小花,红的热烈、黄的明亮、蓝的清新,还特意在花茎上挂张小卡片,工工整整写着“柿柿如意” 。
孩子们专注地捏、揉、扭、转,把脑袋里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全“揉”进一件件作品里。志愿者们在旁,一会儿帮忙调整造型——“你看把这片彩泥轻轻按扁,小花的花瓣会更像真的哟” ,一会儿使劲夸赞——“这个颜色搭配绝啦,你简直是个小艺术家” ,让孩子们的创意肆意飞扬,动手能力和审美感知,也在这一场场趣味实践里,悄悄提升。
图1 学生的彩泥作品展示
随后,课业辅导有序拉开帷幕。教室里,志愿者老师金晓晓迅速切换成“全科小导师”模式。面对数学题里那些弯弯绕绕的解题思路,志愿者们轻轻俯身,蹲在孩子身旁,把枯燥的数字转化成买文具凑钱、分糖果算数量这类贴近生活的场景。用孩子熟悉的事儿当“钥匙”,把难题拆成一个个小步骤,带着孩子一步步“解锁” 。
碰到语文阅读理解这只“拦路虎”,志愿者们又化身温柔的故事“摆渡人”。从抓关键词入手,引导孩子挖掘文字背后藏着的风景。沙沙的书写声里,孩子求知的眼神紧紧追随着志愿者的身影,知识的根基,就在这一次次专注互动、耐心讲解中,越扎越牢。
图2 志愿者老师为学生讲解题目
午后,“认识世界”主题课堂开启宇宙探索新篇。一段宇宙景观短视频,瞬间抓住孩子们的心,星云的绚烂、星系的神秘,化作眼中的光亮。志愿者老师金元超以“地球在宇宙的哪呀” 启问,点燃求知火种,带领大家漫游太阳系。八大行星知识在问答里流淌,“水星为啥‘水’却没水”“海王星的蓝从哪来” ,问题与解答交织,把行星奥秘拆解成趣味故事。
当视角聚焦地球,南北半球、七大洲四大洋、中国版图、板块漂移,知识层层铺展。最生动的当属地球仪实操!孩子们捧着地球仪,像寻宝般找大洲大洋,“老师,亚洲在这里!”“中国像只大公鸡!” 的呼喊声里,地理认知悄然扎根。答疑环节,“板块会一直漂吗”“宇宙还能发现新行星不” ,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被志愿者一一接住,化作更广阔的知识拓展,让探索欲肆意生长。
图4 志愿者老师为学生播放宇宙景观视频
这一日,“小葵花”实践队将上午的陪伴温度,融入下午的知识探索。从晨光里的温馨互动,到午后的寰宇穿梭,志愿者们用青春热忱,把知识传授与心灵陪伴编织成网。上午,守护童真、助力学业;下午,点燃好奇、拓宽视野。无论是手工课上的创意鼓励,还是地理课里的探索引导,都在传递同一个信念——以实践赋能成长,让孩子们在暑期既收获知识厚度,又感受陪伴温度。
后续,“小葵花”实践队将继续串联多元课程,让温情与知识并肩,用青春志愿为孩子们的暑期续航,让每一个平凡的托管日,都成为点亮童心、拓展视野的奇妙旅程,书写属于青春与童真的共同成长故事。
(通讯员:袁诗语)(指导老师: 关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褚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