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市寻迹,红色铸魂。7月11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田野青春,语润乡兴”社会实践团走进湖南省浏阳市文家市镇,参观了开国上将杨勇的故居。此次活动旨在让团队成员深入了解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传承红色基因,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践团成员在杨勇故居门前合影 唐振梁摄
青瓦白墙,绿树环绕,杨勇故居在盛夏的静谧中沉淀着岁月的厚重。门楣上“杨勇同志故居”的匾额庄严肃穆,静静诉说着这位开国上将的成长起点。1913年,杨勇将军诞生于此。带着崇敬之情,实践团成员们漫步于故居内,目光掠过锈迹斑斑的旧步枪、泛黄的战地日记和简朴的生活用品,仿佛看到青年杨勇投身革命时的坚定身影,耳畔似有平型关大捷中的冲锋号角,眼前如现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勇身姿。
实践团成员在认真学习杨勇将军的事迹 唐振梁摄
历史的光芒照亮前行的方向。“杨勇将军在一次次战斗中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辱使命,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与我们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校训精神高度契合,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实践团成员戴张凯感慨道,“这次参观杨勇故居,让我深受触动。以前只是在书本上了解过革命先辈的事迹,今天亲身站在这里,看到这些实物和资料,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他们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的巨大牺牲。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一定要传承好这份红色精神,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团成员薛晴在杨勇故居调研学习 戴张凯摄
追寻红色记忆,赓续精神血脉。实践团此次参观杨勇故居,不仅是一次对革命历史的重温,更是一场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的实践。红色精神不是尘封的过往,而是激励后人的精神火炬。只有将杨勇故居蕴含的革命精神转化为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动力,才能让将星之光照亮新时代的征程。团队成员们表示,未来,实践团将以杨勇将军的奉献精神为指引,深入乡村一线,用笔墨记录振兴故事,用行动诠释青年担当,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践行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让红色基因在青春接力中代代相传。(通讯员 刘迪嘉、戴张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戴张凯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