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数学科学学院“数梦方舟·童心共筑”支教实践队再次走进峡口小学课堂,“以原理为骨,以魔术为翼”,开展数学纸牌魔术系列课程。此举旨在以专业所长赋能乡村教育,以数学之美引起学生思考,以魔术之魅唤起童真兴趣。系列课程由实践队员吕承峰同学主持举办,以纸牌魔术为引,培养孩子们的理性思维、创造思维。
▲纸牌魔术课程
幻化重组,迷人魔术
课堂伊始,吕队员为同学们播放刘谦的春晚魔术。当扑克牌在屏幕中幻化重组,孩子们屏息凝神,眼中跃动着好奇的光芒。最后,被撕开丢掉的纸牌奇迹般地再次拼成一张,同学们瞳孔放大,惊呼声频起。“为什么撕开丢掉的牌能重组?”“魔术师真的会魔法吗?”此刻一副完整的纸牌在吕老师手中上下翻飞,似一对对黑白蝴蝶,轻灵舞动。又一副纸牌静卧讲台上,轻泛哑光,无形中有股魔力,勾起同学们探究解密之心。
▲播放刘谦春晚魔术
奇偶织序,解析数理
借此,吕队员向同学们介绍了约瑟夫问题的数学原理:约瑟夫环是一个经典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问题,若干个数成环,每次均以特定数字报数出列,直至最后一数,通过检索规律,研究其初始位置。
不少同学如同领受天启般,已经初窥门道,但还是有同学解其形而不通其理。吕队员将纸牌正面朝向大家,一步一停,为同学们演示魔术背后的数学原理。食指微微抵住牌头,与拇指协同上提,纸牌纷纷错位但却仍有数学规律可循。一时间,理性与魔幻交融,当魔术原理被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吕老师指出刘谦手中奇妙的纸牌、神乎其神的魔术就是一场约瑟夫问题的再现。大家不禁赞叹:原来魔术师也是数学大师。
▲纸牌魔术教学
▲纸牌魔术教学
巧技化蝶,奇迹复现
为让同学们亲身体验融数学原理于魔术手法的巧妙,吕队员向同学们介绍了纸牌魔术的基础知识和手法要领,拿握翻切,令人眼花缭乱,不知从何下手。但经前面的铺垫,同学们已然对数学魔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总作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大家耐心动手,照猫画虎,结果如何已无关重要,每一次纸牌的翻飞,都是童真向往创造的律动。这是“寓教于乐”办学理念的又一次具象化,见证理性与创造性思维的共生共长。
▲小朋友动手尝试
▲小朋友动手尝试
魔术系列课堂已近尾声,掌握了纸牌手法的同学们开始动手实操,想在这趟魔“数”秘境奇旅中留下自己珍贵的回忆。有的同学手腕轻旋,牌堆如扇面般展开,反复调整手指角度后尝试“双提牌”,动作快如蜂鸟振翅,将吕老师的动作学去了七七八八。另有同学在几次“穿帮”尝试后找到窍门,左手托牌风雨不动安如山,右手展牌如抚细水长流,哗啦啦纸牌散落,若银瀑飞泻,此时抽出提前藏在袖中的花牌,奇迹地现出了观众做的标记。
魔术师用精妙的手法制造幻觉,数学家以严谨的逻辑消弭幻觉,当幻觉的烟花破灭,孩子们看到的就是璀璨的数学星空。这教会孩子:魔术师的手或许会骗人,但求真向善,追寻数学定理的心从不作假。当纸牌停止翻飞,孩子们憧憬数学之理的心也已萌芽。那些曾被讥为“无用把戏”的纸牌,如今也筑数梦方舟,载童心启航。当孩子们站在光下昂首谢幕,我们听见理性思维的破茧,这是对数学最高的礼赞。
▲纸牌展示
最后,吕队员高举一副魔术纸牌示意各位同学:“这叠纸牌,不喾一个微型宇宙。洗牌是熵增的混乱,切牌是人类的叩问,而数学律,即是让繁星归位的引力。魔术终落幕,但同学们请记住,当你用数学的理性眼光凝视世界,连一片落叶的翻飞,也是早已写给宇宙的魔术脚本。”至此,本次由数学科学学院“数梦方舟·童心共筑”实践队开展的魔术系列课程圆满结束!
撰文:刘海渊
图片:潘嘉颖 周冰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潘嘉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