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聚萤火・科技启智—— 三明学院“春晖反哺”实践队赋能乡村校园科技教育

发布时间:2025-07-10 19:5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邱妍慧   阅读 9.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 邱妍慧)为助力乡村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用青春行动守护童心成长,7月5日至7月9日,三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春晖反哺”实践队走进尤溪洋中、将乐白莲、三元区陈大中心小学,开展以“青聚萤火,智启星途”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带着精心打磨的课程与青春热忱,以科技启蒙点亮乡村学子的求知目光,用文化浸润播撒成长的种子,在五天的时光里,书写了一段关于知识传递与梦想萌芽的温暖故事。

尤溪洋中:科技课程播撒种子 互动课堂点燃向往

在尤溪县洋中镇初级中学,实践队员们以“趣味化、互动化”为教学准则,带来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课程,让校园充满探索的热情。

人工智能计算机入门课上,实践队员用通俗语言搭配动画演示,将计算机原理与人工智能概念转化为“看得见、听得懂”的知识,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光芒,成为课堂最生动的注脚。无人机课程更是掀起热潮——队员们操控无人机盘旋、俯冲、编队飞行,同步讲解飞行原理与农业、测绘等应用领域,学生们围拢观摩,不时发出惊叹,更有孩子大胆提问“无人机能飞多高”“能拍清楚远处的山吗”,互动交流中满是对科技的向往。奥数课上,队员们以趣味竞赛为载体,拆解复杂解题思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素质拓展活动中,“团队接力”“信任背摔”等游戏让孩子们在欢笑中学会协作,校园里回荡着互助的呐喊与快乐的笑声。

课程结束时,学生们把感想写在彩色卡片上。“我第一次知道原来计算机里藏着这么多奥秘,以后我想大学报考计算机,探索更多的科技秘密。”“无人机太酷了,我也想学会操控它,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一张张卡片上的字迹或许稚嫩,却清晰地记录着梦想被点燃的瞬间。

▲图为实践队员讲解无人机的使用方法

将乐白莲:编程启蒙搭建桥梁 指尖创意点亮童心

在将乐白莲,实践队聚焦留守儿童的科技启蒙需求,以Scratch图形化编程为载体,开启“指尖上的创意之旅”。

“老师,我的火箭飞起来啦!”在课堂上,四年级的小学生陈子睿指着电脑屏幕,兴奋地向实践队员展示自己的编程作品——屏幕上,一只卡通火箭正拖着彩色尾焰,缓缓“冲”向模拟的星空。这一幕,是实践队在这里开展图形化编程教学的生动缩影。

队员们从基础入手,系统讲解外观、运动、侦测等8个核心模块,结合“火箭升空”“猫抓老鼠”“海底世界”等动画制作实操,让抽象的编程逻辑变得可触可感。不少孩子是第一次接触电脑,从生疏地点击鼠标,到熟练拖拽代码块调试程序,在队员们的耐心指导下,他们逐渐掌握创作技巧。当自己设计的“火箭”冲破屏幕“云层”、“小猫”灵活避开“老鼠”陷阱时,孩子们举起双手欢呼,眼中闪烁着成就感,编程的乐趣,在一次次尝试中悄然扎根。

▲图为实践队员教授图形化编程

三元区陈大中心小学:学科融合促成长 文化体验润童心

在三元区陈大中心小学,实践队创新教学形式,将图形化编程与学科知识深度融合,同时联动三明学院福籽同心爱中华实践队,开展多元文化体验活动。

编程课堂上,队员们引导学生制作“简易迷宫游戏”“数学比赛小程序”“克隆蚂蚁”等作品,让编程成为串联数学逻辑、空间想象的工具,在趣味创作中巩固学科知识。此外,实践队协助开展的少数民族文化活动同样精彩:“跳竹竿舞”时,孩子们跟着节奏蹦跳,在协作中感受民族舞蹈的活力;“制作花灯”环节,彩纸、竹篾在手中变成一盏盏灯笼,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

▲图为实践队员辅导学生制作“简易迷宫小游戏”

五天的实践活动转瞬即逝,但播下的种子已悄然发芽。从尤溪的科技启蒙到将乐的数字启蒙,再到陈大的科技与文化融合,三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春晖反哺”实践队用专业知识回应乡村教育需求,以青春热情践行“反哺家乡”的承诺。正如实践队负责人邱妍慧所说:“‘萤火’虽微,汇聚起来便能照亮星途。我们愿做这样的萤火,让更多乡村孩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

通讯员:邱妍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邱妍慧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30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